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死关侍者老千峰,苦行年深有病容。见我橐中衣未制,亲携刀尺与裁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死关这个地方,有一个年老的侍者,面容憔悴,身体虚弱。他已经在这里苦行多年,面临着种种艰辛。当他看到我包裹里衣服还没有制作好时,便亲自带来刀尺,帮助我找裁缝。
注释:
- 死关:指艰难险阻的地方,可能是指某种险境或困境。
- 侍者:指在某个地方服侍他人的人,这里是指年老的侍者。
- 千峰:可能是指高山,象征着艰难险阻。
- 苦行:表示艰难的修行或生活。
- 橐中:指包裹、背包。
- 未制:指尚未制作、完成。
- 刀尺:裁缝用的工具,刀用来剪布,尺用来测量。
典故解析:
“死关”一词常用于形容险境或难以逾越的困难,反映出诗人在艰难环境中求生的心境。与此相关的典故,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对艰难困苦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澄之(1640年-1710年),字士升,号澄之,晚号松溪,清代诗人。生于富裕家庭,早年游学,后隐居山林,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面对人生苦难时的无奈与坚持,表达了对艰难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侍者在艰难环境中对他人给予帮助的场景,传达出深刻的人文关怀与人性光辉。诗中“死关”一词不仅仅指地理上的险境,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困境的反思。老侍者的形象令人动容,他自己身处困境,却仍愿意倾心帮助他人,体现出一种无私的精神。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老侍者的苦行和病容,展现了他经历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后两句则展现了温暖的画面,老侍者不仅关心诗人的衣物未制,甚至主动带来裁缝的工具,传递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情。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艰辛的感叹,也有对人性美好的赞美。它让人思考在困境中如何坚持自我,同时不忘给予他人帮助,展现出人性中的光辉与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死关侍者老千峰:描绘了老侍者的艰难与高山的险峻,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苦行年深有病容:强调岁月的流逝给老侍者带来的身心疲惫,体现出他长期以来的辛苦。
- 见我橐中衣未制: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困境的自觉,衣物未做,隐喻生活的不顺。
- 亲携刀尺与裁缝:展现了老侍者的善良与无私,尽管自身艰难,仍愿助人。
修辞手法:
- 对比:老侍者的苦行与他对他人的关怀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人性之美。
- 象征:千峰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险阻,衣物未制则象征生活的无奈与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性关怀的赞美与对生活艰辛的深刻反思,传达出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助人为乐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千峰:象征着经历与困境。
- 苦行:代表艰难的生活态度。
- 刀尺:象征着帮助与关怀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死关”指的是什么?
- A. 安乐之地
- B. 艰难险阻
- C. 美好时光
- D. 丰收之地
-
填空题:老侍者在看到诗人衣物未制后,亲自携带__与裁缝。
-
判断题:老侍者的形象展现了自私自利的人格特征。(对/错)
答案:
- B
- 刀尺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反映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杜甫的《春望》,反映乱世中的苦难与人性光辉。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钱澄之的《行路难 其五十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艰辛生活的反思,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钱澄之则更为细腻,关注人际间的温暖。两者在风格上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