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雨 秋雨》

时间: 2025-04-27 04:39:41

帘捲一天霁色,喜连宵风雨,收今夕。

一霎晚云如墨,无端带暝连阴,作成深黑。

点个灯儿闷绝,细把闲愁忆。

忆多时、忘却窗前滴。

重倾耳、陡惊心,又是惨惨凄凄,萧萧飒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捲一天霁色,喜连宵风雨,收今夕。
一霎晚云如墨,无端带暝连阴,作成深黑。
点个灯儿闷绝,细把闲愁忆。
忆多时忘却窗前滴。
重倾耳陡惊心,又是惨惨凄凄,萧萧飒飒。


白话文翻译

帘子卷起,天边的雨后天色渐明,我欣喜于连绵的风雨,今晚的情景。
一瞬间,晚上的云像墨一样浓厚,毫无缘由地带来阴沉的夜晚,形成了深黑的景象。
点着一盏灯,心中感到闷绝,细细回忆那些闲愁。
回忆许久,竟忘却了窗前的滴雨声。
突然倾耳细听,心中又惊又惧,仿佛听见那惨淡、凄清的声音,风声萧萧,骤然袭来。


注释

  • 帘捲:卷起窗帘,指天气转晴。
  • 霁色:雨后天晴的颜色。
  • 连宵:整夜,形容风雨不断。
  • 一霎:短暂的一瞬间。
  • 如墨:形容云的颜色深沉,如同墨水一般。
  • 无端:没有理由。
  • 带暝:带来夜幕。
  • 点个灯儿:点亮一盏灯。
  • 闲愁:无所事事时滋生的忧愁。
  • 惨惨凄凄:形容声音的凄凉。
  • 萧萧飒飒:形容风声的细微和急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浣青,清代女诗人,个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示了女性诗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雨时节,反映了作者在阴雨天气中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与对自身情绪的深刻体察。


诗歌鉴赏

《芭蕉雨 秋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天空的变化和雨夜带来的感慨。诗中通过卷起帘子的动作引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敏感与欣喜。接着,诗人用“晚云如墨”形容秋天的阴云,营造出一种沉郁的氛围,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孤独和忧伤。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通过灯光的点缀与细腻的回忆,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结合在一起。灯光的微弱照亮了作者的心情,但也让她的思绪更加缠绵,回忆起往昔的闲愁。诗人在此处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细腻感知,虽然外界有风雨的阻扰,但内心的情感与思绪依然涌动。

最后,诗人用“惨惨凄凄,萧萧飒飒”的描写,强调了秋雨带来的凄凉感受。整个诗歌中,音韵的流畅与意境的深邃交织在一起,让读者在感受自然变化的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捲一天霁色”——卷起的帘子映衬着雨后晴朗的天色,传达出一种清新愉悦的情绪。
  2. “喜连宵风雨,收今夕”——作者因连绵的雨而感到喜悦,暗示着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欣赏。
  3. “一霎晚云如墨”——突如其来的晚云,色彩浓重,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
  4. “无端带暝连阴,作成深黑”——秋天的阴云无缘无故地带来了夜色的沉重感。
  5. “点个灯儿闷绝”——点亮一盏灯,带来了一种孤独的感觉。
  6. “细把闲愁忆”——细细回忆起那些无所事事的忧愁。
  7. “忆多时忘却窗前滴”——回忆已久,却忘却了窗外的雨声。
  8. “重倾耳陡惊心”——突然倾耳细听,心中感到惊惧。
  9. “又是惨惨凄凄,萧萧飒飒”——再次听到的风声让人感到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晚云如墨”,将云比作墨,生动形象。
  • 拟人:在“点个灯儿”中赋予灯以情感,使其成为情感的寄托。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称与和谐,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与对孤独情感的反思,展示了在外界环境与内心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活的遮挡与开启,暗示心境的变化。
  • :代表着忧愁与思念,常常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
  • :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点亮了内心的思绪,同时又加深了孤独的感觉。
  • :象征着变幻莫测的情感状态,浓厚的云层代表着压抑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帘捲一天霁色”中的“霁色”指的是什么? A. 雨后的晴朗
    B. 阴暗的天气
    C. 清晨的雾气
    D. 夜晚的星光

  2. “晚云如墨”中“如墨”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天空的明亮
    B. 云的颜色深沉
    C. 雨水的清澈
    D. 风的轻柔

  3. 诗中提到的“闲愁”主要指什么? A. 忙碌的工作
    B. 无所事事的忧虑
    C. 忘却的快乐
    D. 亲人的离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中的雨是春天的恩惠,带来生机;而《芭蕉雨 秋雨》中的雨却是秋天的孤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