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三月三日》
时间: 2025-01-11 07:4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
作者: 陈希烈 〔唐代〕
上巳迂龙驾,中流泛羽觞。
酒因朝太子,诗为乐贤王。
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
风摇垂柳色,花发异林香。
野老歌无事,朝臣饮岁芳。
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
白话文翻译
在上巳节这一天,龙舟缓缓行驶,酒杯在水中漂浮。
因为太子在朝堂上饮酒,诗歌是为了欢乐的贤王而作。
华丽的缆绳牵引着大船渡过水面,琼瑶的筵席上欢乐的气氛弥漫。
微风摇曳着柳树的颜色,花朵在不同的林间绽放出芬芳。
乡野的老者无事可做,朝廷的臣子在饮酒中享受这美好时光。
皇帝的恩情普遍洒向万物,内外都感受到这恩泽的光辉。
注释
- 上巳:古代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
- 龙驾:指皇帝的车驾,象征皇权。
- 羽觞:指盛酒的杯子,通常用羽毛装饰,寓意轻盈和高雅。
- 太子:指皇位的继承者。
- 贤王:指德才兼备的君王,通常指代理想的统治者。
- 锦缆:华丽的缆绳,象征富贵和美丽。
- 琼筵:美丽的筵席,通常用珍贵的器皿和美食。
- 风摇垂柳:描绘春天的景象,柳树在风中摇曳,生机勃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希烈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优美的意境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间生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上巳节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皇权的歌颂。在唐代,上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常常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是一首描绘春日庆典的诗,诗中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唐代王朝的盛大与繁华。开头两句中,诗人引入了节日气氛,龙舟和浮动的酒杯象征着皇权的庄严与欢乐的交流。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勾勒出了一幅富丽堂皇的宴会场景,展示出朝廷的奢华与欢愉。在描写自然景观时,用“风摇垂柳色,花发异林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最后,诗人通过“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表达了对皇帝仁德之治的赞美,展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繁荣。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节日的欢庆,也有对国家安康的祈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巳迂龙驾:描绘了上巳节的场景,龙驾的缓行象征着皇帝的威仪。
- 中流泛羽觞:酒杯漂浮在水中,象征着饮酒作乐的氛围。
- 酒因朝太子:太子在朝堂上饮酒,体现了朝廷的欢庆。
- 诗为乐贤王:诗歌是为了庆祝贤王的享乐,突出了皇权的尊严。
- 锦缆方舟渡:华丽的缆绳引导着船只,描绘出一幅优雅的画面。
- 琼筵大乐张:筵席的热闹场景,表现出欢愉的气氛。
- 风摇垂柳色:春风拂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花发异林香:不同林间的花朵散发香气,体现了自然的美好。
- 野老歌无事:乡村老人无事可做,体现出生活的安宁。
- 朝臣饮岁芳:朝廷的臣子在享受美酒,表现出和谐的氛围。
- 皇情被群物:皇帝的恩情普遍施加于万物,表达了仁政的理念。
- 中外洽恩光:内外都感受到恩泽的光辉,体现了国家的昌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驾”比喻皇权的威严。
- 拟人:柳树在风中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酒因朝太子,诗为乐贤王”,形成音韵和谐的对仗。
主题思想:诗歌体现了对美好春日的赞美,对皇权的歌颂,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期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驾:象征皇权与威严。
- 羽觞:象征高雅的饮酒文化。
- 锦缆:象征富贵与精致。
- 琼筵:象征宴会的奢华与欢庆。
- 垂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和。
- 野老: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上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 A. 一月
- B. 三月
- C. 五月
- D. 七月
-
诗中的“龙驾”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车驾
- B. 祭祀的龙舟
- C. 传统的节日食物
- D. 春天的象征
-
“琼筵大乐张”中,“琼筵”象征什么?
- A. 普通的宴会
- B. 富丽堂皇的筵席
- C. 平民的聚会
- D. 农田的景象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奉和圣制三月三日》侧重于节日的欢庆与皇权的歌颂,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于个人的隐逸与对自然的沉思。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