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家池馆日色暮,
晚晴倒影江之滨。
恍疑天孙织云锦,
烂成一幅横秋旻。
我独凭栏重回首,
好风吹散初酣酒。
遥看孤鹜与齐飞,
渔人晒网归来后。
白话文翻译:
黄家池馆在黄昏时分,晚霞倒映在江边。
恍惚间仿佛天上的仙女在织造云锦,
最后变成一幅横亘在空中的秋天景象。
我独自倚栏回首,
微风吹散了我刚刚喝过的酒意。
远远望去,孤独的野鸭和我一起飞翔,
渔人晒网,归来之后。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家池馆:指黄家的池塘和馆舍。
- 日色暮:傍晚时分的日光。
- 晚晴:晚上的晴天。
- 倒影:水面上反射的影像。
- 恍疑:恍惚间似乎。
- 天孙:天上的仙女。
- 织云锦:编织云彩如锦绣般美丽。
- 烂:美丽、绚烂的样子。
- 横秋旻:横跨天空的秋天的景象。
- 凭栏:倚靠栏杆。
- 重回首:再次回头望去。
- 好风:微风。
- 初酣酒:刚刚喝过酒。
- 孤鹜:孤独的野鸭。
- 齐飞:一起飞翔。
- 渔人晒网:渔夫晒网,表示归来的情景。
典故解析:
“天孙”指的是神话中的仙女或神人,常用于形容女子的美丽和轻盈。古代文人常用“织云锦”来表达自然景象的美丽,暗示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承,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的自然美,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尤其擅长描写夜景、晨昏等时刻的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傍晚,诗人可能是在游览黄家池馆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闲适,因此写下此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享受。
诗歌鉴赏:
《黄墅晴霞》是一首描绘黄昏时分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一个典型的明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诗的开头通过“日色暮”与“晚晴”相结合,将时间的推移与自然的变化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晚霞图。紧接着“恍疑天孙织云锦”,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通过比喻提升了情感的高度,仿佛在说这一切的美妙都是天神所编织的。
在后半部分,诗人独自倚栏,风吹散了酒意,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淡泊的心态。最后一句“渔人晒网归来后”则引入了生活的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整首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家池馆日色暮:黄家池馆在夕阳下显得宁静而美丽,暗示着傍晚的来临。
- 晚晴倒影江之滨:晚霞映在江边,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 恍疑天孙织云锦:诗人恍惚间觉得这美景如同仙女织造的云锦,体现出他对自然的赞美。
- 烂成一幅横秋旻:形容美丽的晚霞如同横跨天空的画卷,色彩斑斓。
- 我独凭栏重回首:诗人独自倚靠栏杆,回首欣赏这美景,表达了他的孤独与思索。
- 好风吹散初酣酒:微风吹散了他喝酒后的醉意,暗示着清醒与思考。
- 遥看孤鹜与齐飞:远远地看见孤独的野鸭与自己一起飞翔,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 渔人晒网归来后:渔夫归来,生活的气息令画面更加生动,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霞比作仙女织造的云锦,增强了景象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类的情感,如“好风吹散初酣酒”。
- 对仗:如“孤鹜与齐飞”与“渔人晒网归来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黄昏的美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墅:象征着田园生活的舒适与恬静。
- 晚霞:代表着一天的结束,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孤鹜:象征着自由与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渔人:象征着劳动与生活的真实,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家池馆”指的是哪里?
A. 一个城市
B. 一处田园
C. 一座山
D. 一片海 -
“恍疑天孙织云锦”中“天孙”指的是谁?
A. 仙女
B. 神人
C. 人间女子
D. 古代诗人 -
诗中“渔人晒网”表现了什么?
A. 美好生活的气息
B. 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C. 自然的残酷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渔歌子》张志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邵承的《黄墅晴霞》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生活的享受,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