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帝乡 独夜闻箫》

时间: 2025-01-11 11:51:18

睡初醒,起来天未明。

独拥寒衾。

偏自梦难成。

帘外冷风斜月透银屏。

何处箫呜咽,不堪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帝乡 独夜闻箫》

睡初醒,起来天未明。
独拥寒衾。偏自梦难成。
帘外冷风斜月透银屏。
何处箫呜咽,不堪听。

白话文翻译:

刚刚睡醒,起床时天还未亮。
独自裹着寒冷的被子,偏偏梦境无法实现。
窗帘外,冷风和斜月透过银色的屏风。
不知道哪里的箫声在低吟,听得让人心痛。

注释:

  • 睡初醒:刚刚醒来,形容刚从梦中脱离。
  • 寒衾:寒冷的被子,象征着内心的孤独和寒冷。
  • 斜月:月亮的位置低,映照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箫呜咽:指箫声的低沉与哀伤,传递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成语或历史典故,但通过“冷风”、“斜月”等意象,体现出一种孤独的境地和对梦境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昙影,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风景为主,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经历孤独和不安定的时期,反映出他在夜深人静时的思索与感慨。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出对理想和梦境的渴望。

诗歌鉴赏:

《思帝乡 独夜闻箫》是一首表现孤独与思念的诗。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醒来,感受到周围的寒冷和内心的孤寂。开篇即以“睡初醒”引入,给人一种刚从梦中醒来的朦胧感,天未明的状态让人觉得一切都还在沉睡中,而他却已然醒来,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诗人用“独拥寒衾”来表达自己的孤单,寒冷的被子不仅是身体的寒冷,更是心灵上的孤独与无助。此时的他,偏自梦难成,流露出对梦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显示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帘外冷风斜月透银屏”,这一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冷风与月光交织,透过窗帘,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这里的“斜月”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

最后一句“何处箫呜咽,不堪听”,箫声的低吟与哀伤,恰如诗人的心情,似乎在向他诉说着什么,但又让人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哀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的无尽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睡初醒,起来天未明:描写诗人刚醒时的状态,暗示清晨的寂静与孤独。
    • 独拥寒衾: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被子的寒冷,象征内心的孤寂。
    • 偏自梦难成:表达对未能实现理想的失落。
    • 帘外冷风斜月透银屏:展现环境的冷清和诗人的孤独。
    • 何处箫呜咽,不堪听:低沉的箫声让人感到心痛,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清晨的寂静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利用“寒衾”、“冷风”、“斜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拟人:将箫声拟人化,使其具备情感,增添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孤独、失落与对理想追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梦境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寒衾:象征内心的孤独和寒冷。
  • 冷风:传达一种凄凉和无助的情感。
  • 斜月: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心的迷茫。
  • 箫声:象征着悲伤和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时刻醒来?

    • A. 天明时
    • B. 天未明时
    • C. 夜深时
    • D. 清晨时
  2. 诗中“寒衾”最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身体的寒冷
    • B. 心灵的孤独
    • C. 对梦的渴望
    • D. 对理想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箫声”给人的感觉是?

    • A. 欢乐
    • B. 悲伤
    • C. 平静
    • D. 活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描写夜晚的孤独感。
  • 《春望》: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昙影的《思帝乡 独夜闻箫》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歌更富有豪放的情感,而王昙影则更加细腻和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