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澜沧江》

时间: 2025-01-11 08:54:43

长虹一跨并槎浮,博望真夸万里游。

要隘地矜三齿险,承平人散八关愁。

江于上下疑无底,天到西南欲尽头。

黑水穷源何处是,哀牢郡县古梁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虹一跨并槎浮,博望真夸万里游。
要隘地矜三齿险,承平人散八关愁。
江于上下疑无底,天到西南欲尽头。
黑水穷源何处是,哀牢郡县古梁州。

白话文翻译:

长虹高高跨过江面,竹筏漂浮在水上,博望山的壮丽景色真令人惊叹,可以游览万里之遥。
重要的关隘在三叉口显得险峻,平稳的时代让人们在八个关口感到忧愁。
江水上下流淌,令人怀疑是否没有尽头,天边的西南仿佛要消失在地平线。
黑水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哀牢山的古梁州又在哪里?

注释:

  • 长虹:指高架的彩虹,形容桥梁或自然景观的壮丽。
  • 槎浮:指竹筏漂浮在水面上。
  • 博望:博望山,位于今湖南省,风景优美。
  • 三齿险:指地势险要的三叉口。
  • 承平:指国家平安、安定的状态。
  • 八关:指八个重要的关口,可能象征着国家的防线或险要之处。
  • 黑水:指澜沧江,水色常为黑色。
  • 哀牢郡县:古代的地名,今云南境内,具有历史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田榕,清代诗人,生于盛世,受儒家思想影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怀。其诗风清新而沉稳,常表现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安定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澜沧江的壮丽景色,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忧虑。

诗歌鉴赏:

《渡澜沧江》是一首描绘自然壮丽景色和人文历史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江河与山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思考。开篇以“长虹一跨并槎浮”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长虹象征着高远和壮丽,竹筏则显得轻盈而自由,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博望真夸万里游”不仅仅是在描绘博望山的美景,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与人类游历的向往。

而“要隘地矜三齿险”则转向对险峻地势的描述,生动表现出地理环境的复杂与变幻,也暗示了历史上那些险要之地的战略意义。全诗在描绘自然与历史的同时,透出一种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渴望与期盼,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与忧虑。最后两句“黑水穷源何处是,哀牢郡县古梁州”更是引发读者对历史源流的思考,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历史的依恋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邃而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虹一跨并槎浮:长虹高高跨过江面,竹筏漂浮在水上。此句描绘了江面上的一幅美丽画面。
  2. 博望真夸万里游:博望山的壮丽景色让人惊叹,可以游览万里。这里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3. 要隘地矜三齿险:重要的关隘在三叉口显得险峻,表明了地理位置的特殊和历史的重大意义。
  4. 承平人散八关愁:在平安的时代,八个关口却让人感到忧愁,暗示了历史的复杂和多变。
  5. 江于上下疑无底:江水流淌,让人觉得疑似没有尽头,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感觉。
  6. 天到西南欲尽头:天边的西南仿佛要消失,给人一种远行的迷惘。
  7. 黑水穷源何处是:黑水的源头究竟在哪里,表达了对历史渊源的探寻。
  8. 哀牢郡县古梁州:哀牢山的古梁州,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长虹”比喻高远的桥梁或江面。
  • 拟人:江水似乎有情感,流淌间让人感到疑惑。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江于上下疑无底,天到西南欲尽头”。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历史的思索与忧虑,以及对国家安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虹:象征着高远与壮丽。
  • :代表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自由。
  • 黑水:象征着神秘与未知的历史。
  • 哀牢:代表着历史的沉重感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长虹一跨并槎浮”中的“长虹”指的是什么?

    • A. 彩虹
    • B. 桥梁
    • C. 高山
    • D. 江水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承平人散八关愁”,其中“八关”指的是__

  3. 判断题:诗中的“黑水”指代的是澜沧江。 (对/错)

答案:

  1. B
  2. 重要的关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与壮志。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但田榕的作品更加强调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田榕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