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溪》

时间: 2025-01-26 00:54:46

隐雨岩初霁,琴溪渡几深。

仙人何处所,遗迹此招寻。

明月有来去,白云无古今。

殷勤探洞口,沆瀣与谁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雨岩初霁,琴溪渡几深。
仙人何处所,遗迹此招寻。
明月有来去,白云无古今。
殷勤探洞口,沆瀣与谁斟。

白话文翻译:

在隐雨岩初次放晴的时候,琴溪的水面有多深呢?
仙人究竟在何处居住,这些遗迹在这里引人探寻。
明月有时升起有时落下,白云则没有古今之分。
我殷勤地探访洞口,沆瀣酒又该与谁共同斟酌呢?

注释:

  • 隐雨岩:指山石被雨雾遮掩的样子,初霁意为雨后放晴。
  • 琴溪:琴溪可能是一条流淌清澈的溪流,象征着音乐的幽雅。
  • 仙人:传说中的神仙,隐居于山水之间。
  • 遗迹:指仙人的遗留痕迹,可能是古道、古迹。
  • 殷勤:形容热情、殷切的样子。
  • 沆瀣:指一种酒,常与饮酒作乐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仙人”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代表着超脱世俗的存在,隐居山林的高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明月”和“白云”则是常见的自然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对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田榕,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田榕游览琴溪、隐雨岩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人遗迹的向往。

诗歌鉴赏:

《琴溪》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哲理的思考。开篇“隐雨岩初霁”,描绘出雨后初晴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接着,诗人通过“琴溪渡几深”引入溪水的深邃,象征了心灵深处的探索和对神秘的渴望。接下来的“仙人何处所,遗迹此招寻”则揭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明月有来去,白云无古今”展示了时间的流转,诗人以明月和白云象征时间的变化和永恒,反映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最后一句“殷勤探洞口,沆瀣与谁斟”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伴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整首诗意境幽美,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隐雨岩初霁:描绘雨后初晴的美景,岩石在雨雾中显得更加神秘。
    2. 琴溪渡几深:引发对溪水深度的思考,象征心灵的深度。
    3. 仙人何处所:探讨仙人的栖息地,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遗迹此招寻:表明对古迹的探寻,暗示历史的沉淀。
    5. 明月有来去:时间的流动,明月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6. 白云无古今:白云如同时间的流逝,没有时间的限制。
    7. 殷勤探洞口:表现诗人对洞口的探访,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8. 沆瀣与谁斟:思考与谁共享美酒,体现对友谊的渴望。
  •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明月和白云比喻时间的流逝。
    2.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3. 对仗:如“明月有来去,白云无古今”,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隐雨岩:象征神秘和幽静,代表着大自然的深邃。
  • 琴溪:象征音乐和灵动,体现了自然的美。
  • 明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白云:象征永恒与无尽,强调自然的变化与恒常。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隐雨岩初霁”描绘的是哪种天气?
      • A. 大雨倾盆
      • B. 初次放晴
      • C. 风和日丽
      • D. 雷电交加
    2. “仙人何处所”的意思是:
      • A. 仙人住在哪里
      • B. 仙人在何处游玩
      • C. 仙人在哪里饮酒
      • D. 仙人在哪里作诗
    3. 诗中提到的“沆瀣”是什么?
      • A. 一种饮料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食物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
    2.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比较田榕的《琴溪》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的是秋天的宁静与孤独,而田榕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与友共享的渴望,前者更注重个人的孤独感,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田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