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
时间: 2025-04-27 17:42: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拥翠扪萝山屐轻,
飘飖红旆在青冥。
仙科朱绂言非贵,
溪鸟林泉癖爱听。
古桂林边棋局湿,
白云堆里茗烟青。
因思庐岳弥天客,
手把金书倚石屏。
白话文翻译:
轻轻穿着山屐,手扶翠绿的藤萝;
飘动的红旗在青天中摇曳。
仙人的衣裳和朱色的带子并非珍贵,
我却爱听溪水和林间鸟儿的鸣叫。
在古老的桂林边,棋局因湿气而模糊,
白云堆积的地方,茶烟袅袅升起。
我思念那位庐岳的高人,
手持金书倚靠在石屏之上。
注释:
- 拥翠:指手扶翠绿的藤萝。
- 扪萝:手扶藤萝。
- 山屐:山间的木屐。
- 飘飖:轻轻飘动的样子。
- 红旆:红色的旗帜。
- 仙科朱绂:神仙的衣裳和朱色带子。
- 溪鸟林泉:指溪水和森林中的鸟鸣。
- 古桂林:古老的桂林地区。
- 棋局湿:棋局因湿气而变得模糊。
- 茗烟青:茶烟袅袅上升,显得青翠。
- 庐岳:指庐山,寓意高人。
- 金书:象征着高雅的文化或书籍。
- 石屏:石头屏风,或指石壁。
典故解析:
- 庐岳:庐山位于江西省,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常被文人歌颂。诗中提到的“弥天客”指的是在此隐居的高人,可能暗指陶渊明等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字子长,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多描写山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与冯使君游玩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人隐士的追思,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贯休的《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美,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开篇描写“拥翠扪萝”,展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游览状态,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诗人通过“飘飖红旆”引入了远方的意象,暗示着心灵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仙科朱绂”,不仅体现了对高雅文化的追求,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在“溪鸟林泉癖爱听”中,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音韵的欣赏,构建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场景,棋局的湿润象征着思维的清新,而茶烟的升起则暗示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因思念“庐岳弥天客”,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文化的崇敬,手把金书倚石屏,更是将这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生动地呈现出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拥翠扪萝山屐轻:描绘了诗人轻盈地走在山间,手扶着翠绿的藤萝,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游玩状态。
- 飘飖红旆在青冥:远处的红旗在蓝天中飘动,象征着心灵的向往。
- 仙科朱绂言非贵:高雅的事物并不珍贵,诗人强调内心的真实追求。
- 溪鸟林泉癖爱听:表示诗人更喜欢听溪水与鸟鸣,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古桂林边棋局湿:描绘了棋局因湿气而模糊的画面,暗示着思考的清新。
- 白云堆里茗烟青:白云和茶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因思庐岳弥天客:思念隐士高人,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手把金书倚石屏:象征着对文化的追求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心灵状态相结合。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意象:如“翠”、“红”、“云”、“烟”等,构建出美丽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雅文化的追求,情感基调宁静而清新。
意象分析:
- 翠: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红:象征高贵与梦想。
- 云:象征自由与飘逸。
- 烟:象征柔和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拥翠扪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诗人在山间轻松游玩
B. 诗人在城市中奔波
C. 诗人在河边漫步 -
“白云堆里茗烟青”中,“茗烟”指的是什么? A. 书籍的香气
B. 茶的香气
C. 烟火的气味 -
诗人思念的“弥天客”指的是谁? A. 高人隐士
B. 朋友
C. 家人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贯休与王维的山水诗同样展现自然美,但贯休更多地表达内心的闲适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常常将自然与哲理结合,表达深邃的人生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