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相公朝觐二首》
时间: 2025-01-11 14:29: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相公朝觐二首》
九苞仙瑞曜垂衣,一品高标百辟师。
魏相十思常自切,曹溪一句几生知。
久交玉帐虽难别,须佐金轮去已迟。
唯杜荆州最惆怅,柳门回首落花时。
急征只是再登庸,生意人心万国同。
燮理久征殷傅说,谭真欲过李玄通。
程穿岘首春光老,马速商於曙色红。
从此龙颜又应瘦,寰瀛俱荷代天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刘相公前往朝觐的送别之情。开头描绘了九苞仙瑞的光辉照耀着他,象征着他的高贵地位与声望。提到魏相的自我反省与曹溪的深意,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思考。接着,诗中提到即使久别难舍,但因朝觐而别也显得迟缓。最后展现了对杜甫的惆怅之情,寓意着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
而接下来的几句则反映了对于朝廷事务的理解与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虽然春光渐老,马车疾驰在晨曦之中,暗示着时光流逝与使命的紧迫。全诗在最后一联中,感叹龙颜将因劳苦而消瘦,彰显出对国家事务的责任感与承担的重压。
注释
- 九苞仙瑞:指祥瑞之物,象征吉祥。
- 一品高标:指高官显赫的地位。
- 魏相:指魏公,可能指魏征,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 曹溪:指曹溪的禅宗,寓意深远。
- 玉帐:指皇宫或贵族的住所。
- 须佐金轮:须佐是日本神话中的神灵,金轮象征着权力。
- 杜荆州:指杜甫,寓意忧国忧民的情怀。
- 龙颜:指皇帝的面容,反映国家的兴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因其在诗歌中融入禅宗思想而著称,风格独特,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友谊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力衰退、政治动荡之时,诗人借送别之际表达对国家和朋友的关切与期盼,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贯休的《送刘相公朝觐二首》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表现出一种典雅而庄重的气氛。诗的开头通过“九苞仙瑞”的描绘,不仅为刘相公的身份和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诗人在对刘相公的送别中,不仅表达了对他前程的祝福,也蕴含了对个人及国家命运的深思。
通过“魏相十思”和“曹溪一句”,诗人引入历史人物,展现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反思。这种历史的穿插,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读者不仅能感受到送别的情感,还能领悟到深层次的政治与历史的联系。
在诗的后半部分,贯休对国家事务的关注愈发显著。特别是“从此龙颜又应瘦”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国家和皇帝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整首诗在情感上由送别转向对国家大事的深入思考,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苞仙瑞曜垂衣:描绘了吉祥的祥瑞,象征刘相公的荣耀。
- 一品高标百辟师:强调刘相公的高位与权威。
- 魏相十思常自切:提到魏征对国家的思考,表现出政治家的自省。
- 曹溪一句几生知:引用禅宗的深意,体现思考的深度。
- 久交玉帐虽难别:表达与朋友的深厚情谊。
- 须佐金轮去已迟:暗示使命的紧迫与重要性。
- 唯杜荆州最惆怅:感慨杜甫对国家的忧虑,情感深沉。
- 柳门回首落花时:描绘离别时的惆怅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刘相公比作仙人,反映其崇高地位。
- 对仗:整首诗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和典故,使得诗意更为深远。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送别与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展开,表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朋友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瑞:象征吉祥与荣耀,传达对刘相公的祝福。
- 龙颜:暗示皇帝,体现国家兴衰。
- 落花:象征离别与悲伤,增添情感深度。
- 春光:象征时光流逝,反映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九苞仙瑞”象征什么? a) 荣耀
b) 失落
c) 争斗 -
“龙颜”在诗中指的是谁? a) 刘相公
b) 皇帝
c) 诗人 -
诗中提到的“杜荆州”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维的《送别》同样表现了对朋友的送别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体现了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贯休的《送刘相公朝觐二首》与王维的《送别》对比,前者更多地聚焦于国家与历史的思考,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对唐代诗歌的经典作品进行汇总。
- 《诗经与古典诗歌》: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和解读。
以上是对贯休《送刘相公朝觐二首》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