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时间: 2025-01-26 04:09:45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

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作者: 贯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
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


白话文翻译:

在淮海一带,战乱频繁,离散的情景直到今天依旧。
我知道你们这些修道者已经出门,却又隐入了四明山的深处。
你们的衣服一定是用仙草编成的,僧人们应当在栗树林中聚集。
在秋风吹拂的溪边小路上,应该能找到你们的踪迹。
三千种修行的功德尚未完成,而大道本无固定的途径。
希望能与禅师一起好好修炼,常常带着药犬同行。
石门的红苔已经剥落,柘坞的白云悄然升起。
不要以为无名之物是无名的,其实无名本身就是一种名。


注释:

  • 淮海:指淮河和海河流域,此地战乱频繁。
  • 四明:四明山,古代道士隐居之地,象征着清净和隐逸。
  • 编仙草:用仙草编制衣物,象征道教的修行与仙人之风。
  • 三千功未了:指修行道理艰深,积累的功德众多,尚未圆满。
  • 无名已是名:道教哲学中的一种思考,强调无形无名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字宗道,号贯休,晚号“长风子”。他以诗歌闻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作品多蕴含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末战乱时期,诗人寄情于自然与道教哲学,表达对道士的思念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作者对时代动荡的无奈与对清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贯休的《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展现了诗人对道士的思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淮海兵荒的景象,既是对当时战乱的感慨,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在对四明山的描述中,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清净氛围。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战乱中的离散与对道士的思念,后四句则通过对道教修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道的理解和追求。诗中的“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诗人希望与道士共修道理,寻求内心的安宁。

该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意象,如“秋风”、“溪上路”、“石门红藓剥”等,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图景,仿佛道士们在自然中修行,远离尘世的纷扰。虽然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描绘战乱频繁的淮海地区,离散的情景至今仍在延续。
  2.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了解道士们出门的消息,但又隐入四明山深处。
  3.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他们的衣物用仙草编织,僧侣们应当聚集在栗树林中。
  4. 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在秋风拂面的溪边小路上,应该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5. 三千功未了,大道本无程:修行的功德尚未完成,而大道没有固定的方向。
  6. 好共禅师好,常将药犬行:希望与禅师一起修行,常带着药犬同行。
  7. 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石门的红苔剥落,而柘坞的白云悄然升起。
  8. 莫认无名是,无名已是名:不要以为无名之物是无名的,其实无名本身就是一种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衣必编仙草”,用仙草比喻道士的衣服,暗含修行的清净。
  • 对仗:如“石门红藓剥,柘坞白云生”,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乱的无奈、对道士的思念与向往、以及对清净生活的渴求。道教哲学中的“无名”思想贯穿全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越世俗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海:象征着动荡和离散的社会现实。
  • 四明:隐逸和清净的理想境地。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药犬:象征着修行伴侣,暗示对修行的陪伴与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淮海”指代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战乱地区
    C. 道士的住处
    D. 诗人的故乡

  2. “三千功未了”意指什么? A. 修行的复杂性
    B. 自然的变化
    C. 战乱的影响
    D. 诗人的忧虑

  3. “无名已是名”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 A. 追求名利
    B. 对无形事物的理解
    C. 反对道教
    D. 生活的无常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隐逸生活,但更加注重秋天的氛围和个人的感受。
  • 《将进酒》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情感,与贯休的隐逸情怀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