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司马》

时间: 2025-01-26 05:10:03

家寄茅洞中,身游越城下。

宁知许长史,不忆陈司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司马 徐凝 〔唐代〕 家寄茅洞中,身游越城下。宁知许长史,不忆陈司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家在茅洞中寄居,身却在越城下游历。怎会知道许长史,却不记得陈司马。

注释: 字词注释:

  • 家寄茅洞中:指诗人自己的家在茅山洞中,茅山是道教名山,洞中可能指隐居之地。
  • 身游越城下:越城,指越州城,即今浙江绍兴,诗人身在此地游历。
  • 宁知许长史:宁,怎么;许长史,指许逊,东晋时期的道士,曾任长史。
  • 不忆陈司马:不忆,不记得;陈司马,指陈霸先,南朝陈的开国皇帝,曾任司马。

典故解析:

  • 许长史:许逊,字敬之,东晋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曾任蜀郡长史,后隐居修道。
  • 陈司马:陈霸先,南朝陈的开国皇帝,曾任司马,后建立陈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徐凝在游历越州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徐凝游历越州时,思念家中友人陈司马而作,通过对比自己的游历和友人的隐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家寄茅洞中”,描绘了诗人自己的隐居生活,而“身游越城下”则展现了诗人的游历生涯。后两句“宁知许长史,不忆陈司马”,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加深了诗意的深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特别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寄茅洞中:诗人自述家在茅山洞中,暗示了自己的隐居生活。
  • 身游越城下:诗人身在越州城下游历,展现了诗人的游历生涯。
  • 宁知许长史:诗人提问,怎么知道许长史,暗示了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 不忆陈司马: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陈司马的思念,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诗人的游历和友人的隐居,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提及历史人物:通过提及许长史和陈司马,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对比诗人的游历和友人的隐居,以及提及历史人物,加深了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洞:隐居的象征,代表了诗人的隐居生活。
  • 越城:游历的象征,代表了诗人的游历生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许长史”是指谁? A. 许逊 B. 陈霸先 C. 徐凝 答案:A

  2. 诗中的“陈司马”是指谁? A. 许逊 B. 陈霸先 C. 徐凝 答案:B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游历的向往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隐居的满足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与徐凝《送陈司马》: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徐凝的诗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