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女名罗子,生来才两春。
我今年已长,日夜二毛新。
顾念娇啼面,思量老病身。
直应头似雪,始得见成人。
白话文翻译:
有一个女孩名叫罗子,出生时只有两岁。
而我今年已经长大,日夜都有新的变化。
想到她娇嫩的啼哭面容,想到自己老迈的身体。
恐怕等我白发苍苍时,才能真正见到她长大成人。
注释:
- 罗子:指的是一个叫“罗”的女孩。
- 两春:这里指两岁,春天象征生命的开始。
- 日夜二毛新:形容自己在成长,日夜都在变化。
- 顾念:回想着,想念。
- 娇啼面:形容女孩的可爱啼哭的样子。
- 老病身:指自己年老多病的身体。
- 头似雪:形容白发苍苍的样子。
- 见成人:指女孩长大成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描写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罗子》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一个小女孩的描绘,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自身老去的忧虑。
诗歌鉴赏:
《罗子》是一首充满了感慨与思索的诗。诗人以“罗子”这个小女孩为切入点,通过自己与她的对比,表达了对成长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描绘了罗子的幼小与美好,表现了诗人对她的喜爱与关注。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反思自己的老去,感叹身体的衰老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最后一句“始得见成人”则暗示着希望与期待,尽管诗人面临老去的现实,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人类普遍的命运体验,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女名罗子,生来才两春:介绍了罗子这个角色,强调其幼小与天真。
- 我今年已长,日夜二毛新:对比自己已经长大的状态,暗示时间在流逝。
- 顾念娇啼面,思量老病身:表达了对罗子的怀念,同时反思自己的衰老。
- 直应头似雪,始得见成人:预示着未来,尽管面临老去,仍希望看到罗子的成长。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罗子与自己的对比,强化了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时间与成长赋予了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蕴含着对希望与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子: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白发:象征着老去与时间的无情。
- 娇啼: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纯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罗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老年
- B. 青春与希望
- C. 病痛
-
诗人对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快乐
- B. 感慨与忧虑
-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头似雪”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苍苍
- C. 健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罗子》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慨,但白居易的诗更侧重于对成长与希望的期待,而杜甫的作品则充满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忧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