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四虽(杂言)》
时间: 2025-08-11 10:4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酣后,歌歇时。
请君添一酌,听我吟四虽。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
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
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
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省躬审分何侥幸,
值酒逢歌且欢喜。
忘荣知足委天和,
亦应得尽生生理。
白话文翻译
在酒意正浓、歌声刚歇的时候,
请你再为我斟一杯,让我吟唱这“四虽”。
虽然年纪大,但还比不上韦长史年轻。
虽然命运薄弱,但总比郑长水好。
虽然眼睛有病,但比起徐郎中的视力还要明亮。
虽然家庭贫困,但比郭庶子的家境还要富裕。
自己省察,身份分明,何必侥幸?
在酒中唱歌,何妨欢乐?
忘却荣华,知足常乐,顺其自然,
也应当尽享人生的乐趣。
注释
- 韦长史:指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年轻有为。
- 郑长水:郑谷,唐代诗人,生活困苦。
- 徐郎中:徐有贞,唐代名医,眼睛明亮。
- 郭庶子:郭子仪的儿子,象征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人生、爱情、社会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对民生疾苦的描写,引发了广泛共鸣。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白居易在政治与生活中面临一些挫折的时候。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当下境遇的自嘲与自省。
诗歌鉴赏
《吟四虽》是一首极具生活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四个“虽”字,构建了一个关于年龄、命运、健康和财富的对比,展现了他对自身状况的深刻反思与哲学思考。诗人在酒酣歌歇之际,呼朋唤友,分享他的见解,这种场景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
首先,诗人在“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中,坦然面对年龄的增长,似乎并不感到沮丧,反而觉得自己仍有年轻的活力;接着,通过“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他以命运的薄弱为引,表现出对生活的不屈服。接下来的“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则突出了一种即便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清晰的视野和判断力;而“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则传达了他对物质贫困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精神上的富有。
整首诗融汇了白居易的禅意与人生态度,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通过对比的方式,诗人展现了自己的自信与满足,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这样的哲学思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自省,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酣后,歌歇时:描绘了一个欢聚的场景,酒已酣,歌声停歇,气氛愉快。
- 请君添一酌,听我吟四虽:表现出诗人想要继续畅饮并分享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自谦地承认自己年纪虽大,但仍有心态年轻之意。
- 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虽然命运不好,但仍比一些人要好。
- 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即便眼睛有病,仍能保持清晰的视力。
- 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尽管家境贫困,但精神上依然感到富足。
- 省躬审分何侥幸:反思自身,知晓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 值酒逢歌且欢喜:珍惜当下的欢乐时光。
- 忘荣知足委天和:提倡知足常乐,随顺自然。
- 亦应得尽生生理:人生应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虽”字的重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趣味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欢乐、友情与生活的享受。
- 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历程。
- 命:象征命运、人生的无常。
- 眼:代表视力、智慧与洞察力。
- 家:象征财富、稳定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年虽老,犹少于谁”? A. 郭庶子
B. 韦长史
C. 郑长水
D. 徐郎中 -
诗中提到“命虽薄,犹胜于谁”? A. 郭庶子
B. 韦长史
C. 郑长水
D. 徐郎中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C. 对生命的绝望
D. 对事业的追求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白居易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生活感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社会苦难的叙述。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