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自此后诗,到江州作)》
时间: 2025-04-22 21:34: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鱼(自此后诗,到江州作)
作者: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馀。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
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
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下,我提着竹篮,仆人去买春天的蔬菜。
青青的芹菜和蕨菜下,叠放着两条白色的鱼。
鱼无声地在水中游动,轻轻地吐着气泡。
我把篮子倾斜在地上,鱼在上面拨弄着,长得有尺余。
岂止是刀具的忧愁,我坐着看见地上的蚂蚁。
即使泉水已经干涸,得到水仍然可以复苏。
我把它们放入小池中,暂时用来救助干枯的生命。
小池水浅且狭,鱼尾在四周游动。
短暂的存活虽有幸,但长久的命运又将如何。
我怜惜它们无处可去,决定将它们移放到南湖。
南湖与西江相连,快去吧,不要犹豫。
施恩必将有所回报,我并非只做无私的施与。
不必在泥沙底下,辛苦去寻找明珠。
注释
- 提竹篮:拿着用竹子编成的篮子。
- 家僮:仆人,家里的佣人。
- 芹蕨:春季常见的野菜。
- 呀呀:形容鱼在水中游动时发出的声音。
- 拨剌:鱼在地上挣扎的声音。
- 刀机:指渔具、刀具,忧虑于鱼被捕的事。
- 脱泉:干涸的泉水。
- 小池中:指容纳鱼的狭小水域。
- 南湖连西江:南湖与西江相连,便于鱼的生存。
- 施恩即望报:施予恩惠就期待回报。
- 泥沙底:指底部泥沙覆盖的地方,隐喻环境不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直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以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关心民生疾苦,倡导“诗能言志”。
创作背景:
《放鱼》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关怀。诗中以放生鱼的举动象征着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善良的呼唤。
诗歌鉴赏
《放鱼》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白色鱼的放生行为及其背后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晓日提竹篮”描绘了春日的清晨,伴随着生机盎然的场景,诗人向读者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随着诗的推进,诗人不仅关注鱼的生存状态,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中“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一句,引发对生存的忧虑,诗人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感到无奈与无助。然而,尽管面临困境,诗人仍选择施予恩惠,寄希望于鱼能在南湖中生存,这表明了他的人文关怀与乐观态度。
整首诗流淌着一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白居易以放鱼的行为表现对生命的尊重与怜悯,同时也暗含了人对自然的责任。诗的结尾“辛苦觅明珠”则强调了在艰难环境中仍需坚持努力,寓意深远,给人以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日提竹篮:描绘了清晨,渔民或诗人准备出发的情景,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 家僮买春蔬:说明身边有仆人,增添了生活气息,暗示着日常生活的琐碎。
-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通过对比,展现出自然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画面。
- 无声但呀呀:表现鱼在水中生活的状态,带有拟人化的色彩,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表明诗人心中更大的忧虑,暗示对生存和生命的思考。
- 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期望,暗含希望。
- 放之小池中:展现对生命的关怀,表现出诗人的善良。
- 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透露出对鱼的怜惜之情,体现出人性中的善良。
- 施恩即望报:强调施与与回报的道德观,反映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 不须泥沙底:暗示对生活环境的反思,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鱼的动作赋予人的特征,生动形象。
- 对偶:如“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放生鱼象征对生命的珍视,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生命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的责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传达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象征生命、自由与希望。
- 小池:象征局限与困境,反映生命的脆弱。
- 南湖:象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 春蔬:象征生机与希望,生活的必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家僮”指的是:
- A. 朋友
- B. 仆人
- C. 鱼
- D. 诗人自己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一方面展开?
- A. 爱情
- B. 生命与自然
- C. 友情
-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南湖”象征着:
- A. 过去
- B. 未来的希望
- C. 现在的困境
- D. 诗人的家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白居易的《放鱼》更注重生命的关怀与人性善良的表现,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白居易更偏向于人与自然的互动,强调人性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鉴赏辞典》
以上是对《放鱼》这首古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