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皇甫六张十五李二十三宾客》

时间: 2025-02-04 15:36:37

昨日三川新罢守,今年四皓尽分司。

幸陪散秩闲居日,

好是登山临水时。

家未苦贫常酝酒,身虽衰病尚吟诗。

龙门泉石香山月,早晚同游报一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皇甫六张十五李二十三宾客
白居易 〔唐代〕

昨日三川新罢守,今年四皓尽分司。
幸陪散秩闲居日,好是登山临水时。
家未苦贫常酝酒,身虽衰病尚吟诗。
龙门泉石香山月,早晚同游报一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朋友们的相聚。诗人回顾昨日在三川(地名)刚刚卸任的情景,今年四位隐士(四皓)也各自分开了。能够与朋友们在闲散的日子里聚会,正是最快乐的时光,尤其是登山临水的时刻。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仍然常常酿酒,尽管身体衰弱且生病,依然乐于吟诗。龙门的泉水、香山的月亮,早晚我们可以一起游玩,互相报答这一份情谊。

注释:

  • 三川:指三条河流,原指“长江、黄河、淮河”,这里用作地名。
  • 四皓:指四位隐士,分别是王逸少、阮籍、嵇康、潘岳,常用以比喻高洁的志向。
  • 散秩:指闲散的生活,不再担任官职。
  • 龙门:指龙门山,地名,山水秀丽。
  • 泉石:指泉水和岩石,象征自然之美。
  • 香山:指香山,山名,以其风景优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以“新乐府”运动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这一时期,白居易的生活相对平淡,远离官场的纷扰,更多地享受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居易与友人们的相聚,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诗的开头,白居易以“昨日”和“今年”引入,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变化紧密联系,反映出他对生活变迁的感慨。接着,他提到“散秩闲居日”,表明自己已脱离官场,享受自由的生活。在这样的日子里,诗人与朋友们一同登山临水,体验自然之美,恰是人生的乐趣所在。尽管生活中有贫困和疾病的困扰,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用“酝酒”和“吟诗”来陶冶情操,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的“龙门泉石香山月”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象征着他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的诗歌艺术魅力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日三川新罢守”:回忆自己在三川地区刚刚卸任。
    • “今年四皓尽分司”:今年四位隐士各自分开,暗示个人生活的孤独。
    • “幸陪散秩闲居日”:感激能够与朋友相聚在这样闲散的时光。
    • “好是登山临水时”:强调登山、临水的乐趣。
    • “家未苦贫常酝酒”:虽然家中贫困,但仍然酿酒待客。
    • “身虽衰病尚吟诗”:尽管身体衰弱,仍乐于吟咏。
    • “龙门泉石香山月”: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 “早晚同游报一期”:期盼与朋友们早晚同游,共享美好时光。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登山临水时”与“酝酒吟诗”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泉石:象征自然的清新和宁静,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香山月:象征美好的时光和友谊的回忆,寓意希望与欢乐。
  • 酿酒:象征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朋友的热情款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四皓”指的是哪四位隐士?

    • A) 阮籍、嵇康
    • B) 王逸少、潘岳
    • C) 王逸少、阮籍、嵇康、潘岳
    • D)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
  3.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 A) 忙碌的官场生活
    • B) 闲适的自然生活
    • C) 繁华的都市生活
    • D) 贫困的乡村生活

答案

  1. C) 白居易
  2. C) 王逸少、阮籍、嵇康、潘岳
  3. B) 闲适的自然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赠皇甫六张十五李二十三宾客》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但白居易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更强调情感的奔放与豪情。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