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时间: 2025-01-27 03:3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白话文翻译: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乐趣呢?乐趣在于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我回到故园,已经是第九次在寒食节相聚。我的故乡在哪里呢?在东城边的池塘和楼阁旁。四邻的梨花盛开,二月的伊水清澈动人。岂止是这美好的风土,那里还有许多旧时的亲戚。我外出尽情游玩,归来时也能稍作休息。虽然有官职和俸禄,不用费心劳神,但只怕优裕的生活会使我懒惰,微薄的身体再也无法支撑。
注释:
- 寒食: 指清明前的一个节日,常与祭祖扫墓有关,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 故园: 指作者的故乡,象征着归属感与温暖。
- 梨花: 象征春天的美丽,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与新生。
- 伊水: 指的是伊河,水清澈见底,象征着纯净的环境和美好的记忆。
典故解析:
- 寒食节: 源自春秋时期,原是为了纪念介之推,后演变为扫墓祭祖的日子,表现出对先人的怀念。
- 东城: 可能指长安的某个地方,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感,尤其擅长描绘乡愁和人际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归乡的渴望愈发明显,诗中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情与对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寒食》是一首充满乡愁和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直接引出主题,揭示出老年人对故乡的依恋与眷恋。故乡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和安慰。
接下来,诗人用“九度逢寒食”来说明自己与故乡的深厚情感,九次的相聚不仅是对时间的回顾,更是对故乡情感的反复确认。这种情感在“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东城作为故乡的具体位置,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对故土的熟悉与热爱。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一句,则将故乡的美好与亲情紧密相连,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最后,诗人通过对官职与生活的思考,流露出对安逸生活的警惕。尽管生活富足,但他担心过于安逸会导致身心的懈怠,这种对生活的反思为整首诗增添了深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既有对故乡的美好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诗人提出老年人的快乐来源,强调故乡的重要性。
-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表达了诗人与故乡的亲密关系,反复回归的情感。
-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具体描述故乡的位置,表现对故乡的熟悉。
-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景象,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
-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说明故乡的吸引力不仅在于自然风光,还有人际关系。
-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表现出游玩的乐趣与归来的安逸。
-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反思当官的优越生活。
-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担忧,警惕懈怠。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的“乐在归乡国”和“乐在归乡国”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 “梨花时”象征着春天和希望,传达出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安逸生活的警惕,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及对乡愁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园: 代表归属感和温暖,象征着人们对家的思念。
- 梨花: 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美好。
- 伊水: 代表清澈的自然,寓意纯净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A. 人老何所乐
- B. 我归故园来
- C. 四邻梨花时
- D. 但恐优稳多
-
“九度逢寒食”中“九度”指的是什么?
- A. 九年
- B. 九次
- C. 九月
- D. 九个地方
-
诗中提到的“优稳”主要指什么?
- A. 良好的生活
- B. 安逸的生活
- C. 轻松的工作
- D. 风光的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寒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白居易更多地关注于人际关系与乡愁,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自由。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朱自华《白居易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