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 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
白话文翻译: 在嘉兴城外遇到了寒食节,夕阳下家家户户扫墓归来。 只有县衙前的苏小小墓,没有人来送纸钱。
注释:
- 嘉兴:地名,今浙江省嘉兴市。
- 郭里:城外。
-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传统节日,有扫墓习俗。
- 拜扫:扫墓祭拜。
- 县前:县衙门前。
- 苏小小:南朝宋时期的女诗人,因其才情出众而闻名,后世常以其名代指才女。
- 纸钱:祭祀时烧给亡灵的纸制钱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寒食节的扫墓习俗,反映了社会对才女的忽视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寒食节是唐代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有扫墓祭祖的习俗。诗中通过对比家家户户扫墓的热闹场景与苏小小墓前的冷清,表达了作者对才女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寒食节的扫墓习俗,展现了社会对才女的忽视。诗中“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描绘了寒食节的热闹场景,家家户户扫墓归来,而“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则突出了苏小小墓前的冷清。这种对比手法,既表现了作者对苏小小的同情,也反映了社会对才女的冷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嘉兴郭里逢寒食”: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嘉兴城外遇到了寒食节。
- “落日家家拜扫回”:描绘了寒食节扫墓的热闹场景,家家户户扫墓归来。
- “唯有县前苏小小”:突出了苏小小墓的位置,县衙门前。
- “无人送与纸钱来”:表达了苏小小墓前的冷清,没有人来送纸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家家户户扫墓的热闹与苏小小墓前的冷清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
- 意象:使用了“落日”、“家家拜扫”、“纸钱”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寒食节的扫墓习俗,反映了社会对才女的忽视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才女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家家拜扫:反映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和人们对祖先的敬仰。
- 纸钱:象征着对亡灵的祭祀和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苏小小”是指: A. 唐代女诗人 B. 南朝宋时期的女诗人 C. 唐代才女 D. 南朝宋时期的才女
- 诗中“无人送与纸钱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苏小小的同情 B. 对寒食节的喜爱 C. 对扫墓习俗的赞赏 D. 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答案: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清明》:通过清明节的扫墓习俗,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情感。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通过寒食节的野望,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牧《清明》与徐凝《嘉兴寒食》:两首诗都通过节日的扫墓习俗,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情感,但杜牧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而徐凝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才女命运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详细介绍了寒食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