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海峤丈人》

时间: 2025-01-11 21:43:14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海峤丈人 徐凝 〔唐代〕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忧愁的是,即使有万丈高楼,也怕沧海太浅;我孤独一身,谁能测量岁月的遥远。我自己说,我住在这云边,曾经见过秦王建造的石桥。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丈:形容极高。
  • 沧海:指大海。
  • 岁华:岁月。
  • 云边:形容极高的地方。
  • 秦王:指秦始皇。
  • 树石桥:指秦始皇建造的石桥。

典故解析:

  • 秦王树石桥:传说秦始皇曾命令在海上建造石桥,以便观看日出。这个典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凝在远离家乡,面对大海时,感慨岁月流逝,怀念过去的作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高远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忧愁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万丈只愁沧海浅”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而“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则通过历史典故,增添了诗的厚重感和历史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丈只愁沧海浅”:诗人用“万丈”形容高楼,但即使如此高,也担心大海太浅,暗喻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挡。
  • “一身谁测岁华遥”:诗人孤独一人,感叹岁月的遥远,无人能测量。
  • “自言来此云边住”:诗人自称住在极高的地方,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想象或隐居之地。
  • “曾看秦王树石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回顾。

修辞手法:

  • 夸张:“万丈”形容极高,增强了表达效果。
  • 典故:使用“秦王树石桥”的典故,增加了诗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忧愁和对过去的怀念。通过高远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丈:高远的意象,象征着无法阻挡的时间流逝。
  • 沧海:广阔的海洋,象征着时间的深远和不可测。
  • 云边:极高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的隐居或理想之地。
  • 秦王树石桥:历史典故,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历史的回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丈只愁沧海浅”中的“万丈”形容的是什么? A. 高楼 B. 大海 C. 时间 D. 历史
  2. 诗中提到的“秦王树石桥”是指什么? A. 秦始皇建造的石桥 B. 诗人自己的住所 C. 诗人的理想之地 D. 诗人的隐居之地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时间流逝的忧愁 B. 对大海的赞美 C. 对高楼的向往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徐凝《寄海峤丈人》: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白更强调及时行乐,而徐凝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凝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