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封庵 徐凝 〔唐代〕 登岩背山河,立石秋风里。隐见浙江涛,一尺东沟水。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岩石,背对着山河,站在秋风中的石头上。隐约可见浙江的波涛,而眼前只是一尺深的东沟水。
注释:
- 登岩:登上岩石。
- 背山河:背对着山河。
- 立石:站在石头上。
- 秋风:秋天的风。
- 隐见:隐约可见。
- 浙江涛:浙江的波涛。
- 一尺东沟水:一尺深的东沟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主。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浙江涛与东沟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隐居或游历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登高望远的情景。首句“登岩背山河”,诗人以登高为起点,背对着壮丽的山河,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次句“立石秋风里”,诗人站在秋风中的石头上,感受着秋风的凉爽,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后两句“隐见浙江涛,一尺东沟水”,通过对浙江涛与东沟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岩背山河”:诗人以登高为起点,背对着壮丽的山河,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 “立石秋风里”:诗人站在秋风中的石头上,感受着秋风的凉爽,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 “隐见浙江涛”:诗人隐约可见浙江的波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 “一尺东沟水”:眼前只是一尺深的东沟水,与浙江涛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浙江涛与东沟水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意象:使用了“登岩”、“立石”、“秋风”、“浙江涛”、“东沟水”等意象,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感态度。
意象分析:
- 登岩:象征着诗人的超然物外。
- 立石:象征着诗人的孤寂感。
- 秋风:象征着诗人的凉爽感受。
- 浙江涛: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
- 东沟水: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隐见浙江涛”中的“隐见”是什么意思? A. 明显可见 B. 隐约可见 C. 看不见
- 诗中“一尺东沟水”与“浙江涛”形成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大自然的敬畏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徐凝的《云封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隐逸生活,但徐凝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敬畏,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凝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凝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