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十五夜月》
时间: 2025-01-26 04:1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十五夜月
作者:贯休
噀雪喷霜满碧虚,
王孙公子玩相呼。
从来天匠为轮足,
自是人心此夜馀。
静入万家危露滴,
清埋众象叫鸿孤。
坐来惟觉情无极,
何况三湘与五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的明月,雪似的光辉洒满天空,王孙公子们在月下嬉戏玩耍。古人所造的天轮,正是为了让人们在这样的夜晚感受到心中的眷恋。夜静如水,露珠滴落在万家灯火中,清冷的月光埋藏了孤独的鸿雁。坐在这里,唯有感受到无尽的情思,更何况三湘与五湖的水光潋滟。
注释:
- 噀雪喷霜:形容月光如雪、如霜般明亮。
- 王孙公子:指的是高贵的年轻人,常用于指代王族或贵族。
- 天匠:指的是造天之工匠,古代神话中负责制作天体的神灵。
- 三湘与五湖:指代中国的著名水域,象征着广阔的天地和无尽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公元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字景休,号孤山,曾任职于朝廷,后隐居山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节,正值月圆之夜,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诗人借此佳节,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中秋夜的明月,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深邃的情感。开篇即用“噀雪喷霜”形容月光,令人感受到那种清冷而又明亮的美。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王孙公子,表现出他们在月下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静入万家危露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在热闹的欢娱中,仍有孤独和思念的情感。最后,诗人以“何况三湘与五湖”收束,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之情,体现出对大自然和人情的深刻理解。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中秋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噀雪喷霜满碧虚:月光如雪、如霜般洒满蓝天。
- 王孙公子玩相呼:贵族青年在月光下嬉戏,互相呼唤。
- 从来天匠为轮足:古代的工匠创造了圆月,象征着完美。
- 自是人心此夜馀:人们的思念和情感在这夜晚愈加明显。
- 静入万家危露滴:夜晚静谧,露珠轻轻滴落在每家每户。
- 清埋众象叫鸿孤:清冷的月光掩埋了孤独的鸿雁叫声。
- 坐来惟觉情无极:坐在这里,感受到无尽的情感涌动。
- 何况三湘与五湖:更何况广阔的三湘和五湖,象征着更广泛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噀雪喷霜”形容月光的明亮和清冷。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月光,表达了人们在节日中对亲友的思念与期盼,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和思念。
- 王孙公子:代表了青春与活力,亦可视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露珠:象征清冷与孤独,反映出内心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噀雪喷霜”形容的是: A. 雪的寒冷
B. 明亮的月光
C. 春天的花朵
答案:B -
“王孙公子”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贵族青年
C. 老年人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三湘与五湖”象征: A. 思念与团圆
B. 战争与和平
C. 丰收与失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月夜思乡,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与思乡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