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于兢补阙赴京》

时间: 2025-01-11 09:51:47

乱离吾道在,不觉到清时。

得句下雪岳,送君登玉墀。

冷惊蝉韵断,凉触火云隳。

倘遇南来使,无忘问所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于兢补阙赴京
作者: 贯休 〔唐代〕

乱离吾道在,不觉到清时。
得句下雪岳,送君登玉墀。
冷惊蝉韵断,凉触火云隳。
倘遇南来使,无忘问所之。

白话文翻译:

我在纷繁的世道中游荡,不知不觉已来到清明时节。
写下的诗句如雪山般清丽,我送你去登上那玉阶。
冷风惊动了蝉声,凉意触碰了火云的残影。
如果遇见南方来的使者,别忘了询问他们的消息。

注释:

  • 乱离:形容纷扰不安的状态,也指离散。
  • 吾道在:我所追求的道路仍在。
  • 清时:指清明节,古时为春天的节气。
  • 雪岳:指雪山,象征高洁清丽。
  • 玉墀:指高贵的地方,通常指帝王的殿堂。
  • 冷惊:寒冷的气息使人惊动。
  • 蝉韵:蝉声,寓意清脆的音韵。
  • 火云:指火焰般的云彩,象征热烈的气氛。
  • 南来使:指来自南方的使者,可能暗指外地的消息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约832-912),字子扶,号韶山,唐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诗人在送别友人赴京之际,借清明时节的意象,抒发了对人生流转与别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清新而略带忧伤的送别场景。首句“乱离吾道在”开篇即引入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纷繁世事的无奈与感伤。接着提到“清时”,结合清明节的时节,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友人的祝福,寓意着希望在这清明的时节里能有美好的前程。

“得句下雪岳”一语,展现了诗人对表达的追求,暗示他以高洁的诗句送别友人,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接下来的“冷惊蝉韵断,凉触火云隳”,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与热烈交融的氛围,反映了送别时的情感复杂。

最后两句“倘遇南来使,无忘问所之”则将送别的情感升华,寓意着友人在外的经历与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期盼。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既有对别离的伤感,也有对未来的祝福,体现了贯休诗歌的独特风格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乱离吾道在”——我在纷乱的世道中,仍然坚持我的道路。
    2. “不觉到清时”——不知不觉已是清明时节。
    3. “得句下雪岳”——写下的诗句如雪山般美丽。
    4. “送君登玉墀”——我送你去登上那高贵的殿堂。
    5. “冷惊蝉韵断”——冷风使得蝉声突然中断。
    6. “凉触火云隳”——凉意触动了火焰般的云彩。
    7. “倘遇南来使”——如果遇见南方的使者。
    8. “无忘问所之”——请不要忘记询问他们的消息。
  • 修辞手法

    • 比喻:“得句下雪岳”,将诗句比作雪山,突出其清丽。
    • 拟人:“冷惊蝉韵断”,通过“惊”这个动词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雪岳:象征高洁与纯粹,代表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玉墀:象征高贵与荣耀,代表友人前往的目标。
  • 蝉韵: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反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火云:象征热烈与激情,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乱离吾道在”中“乱离”指什么? A. 纷扰的生活
    B. 平静的心情
    C. 友好的关系

  2. 诗中提到的“清时”指哪个节气? A. 春分
    B. 清明
    C. 夏至

  3. “倘遇南来使”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友人的关心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贯休与王维的送别诗都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但贯休的诗更强调对未来的祝福,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情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