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雪窦杖锡七首 其六 踟蹰岭》

时间: 2025-01-27 03:11:25

石路崔嵬云上头,北云南雪此鸿沟。

谁人题作踟蹰岭,不到山心不当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雪窦杖锡七首 其六 踟蹰岭
作者:陈著(宋代)

石路崔嵬云上头,
北云南雪此鸿沟。
谁人题作踟蹰岭,
不到山心不当游。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山路上,石头铺成的道路蜿蜒而上,
北面和南面都是覆盖着白雪的山脉,形成了深邃的沟壑。
是谁给这条路起了“踟蹰岭”的名字呢?
如果不到山的中心,就算游玩也是没有意义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崔嵬:高耸,形容山路陡峭。
  • 鸿沟:深沟,指山谷或深渊。
  • 踟蹰:踌躇、徘徊,形容在路上的犹豫状态。
  • 不当:不算、不值得。

典故解析:
“踟蹰岭”可理解为一条让人犹豫不决的山路,隐喻人生中的选择与困惑。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达自身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雪窦山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沉思,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文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石路崔嵬云上头”,以生动的景象引领读者进入雪窦山的宏伟场景,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接着“北云南雪此鸿沟”描绘了北南两侧的雪山,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寒冷和险峻。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探讨,提出了“踟蹰岭”的名字,似乎在询问谁给这条路命名,暗示在选择前的犹豫和思考。最后一句“不到山心不当游”强调了对目标和意义的追求,表明了诗人对人生探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出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路崔嵬云上头:描绘了高耸的石路,设置了高远的场景。
  • 北云南雪此鸿沟:展示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氛围。
  • 谁人题作踟蹰岭:引出了对道路名称的追问,表现出对道路选择的不确定性。
  • 不到山心不当游:强调了游玩的意义,暗示着人生的追求和目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路比作人生的选择,隐喻深刻。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强调追求目标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 云与雪:象征清冷与高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
  • 踟蹰岭:象征选择与犹豫的人生阶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崔嵬”指的是什么?

    • A. 低矮的道路
    • B. 高耸的山路
    • C. 平坦的田野
    • D. 深邃的海洋
  2. “踟蹰岭”意味着什么?

    • A. 一条直通的路
    • B. 犹豫不决的状态
    • C. 美丽的风景
    • D. 安全的路径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也描绘了高山的景象,但更多强调了人生的感慨和对时代的思考,与陈著的“踟蹰岭”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更注重对选择过程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游雪窦杖锡七首 其六 踟蹰岭》的全面解析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