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屠仰之咏火》

时间: 2025-01-22 03:45:33

孔孟光华不死生,楚秦灰炬漫纷更。

莫将烧叶焙浮烬,要把盘根养宿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孔孟光华不死生,楚秦灰炬漫纷更。
莫将烧叶焙浮烬,要把盘根养宿明。

白话文翻译:

孔子和孟子的光辉永不消逝,楚国和秦国的火炬却在不断地更替。
不要将树叶焚烧成灰烬,而是要滋养根茎,让其长久地保持光明。

注释: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代表儒家思想。
  • 光华:光辉和光明的象征,指代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 楚秦: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象征兴衰变化。
  • 灰炬:灰烬的火炬,象征着短暂的辉煌与消逝。
  • 浮烬:指轻浮的灰烬,暗示着无根的存在。
  • 盘根:指树木的根部,暗喻文化和思想的根基。
  • 宿明:长久的光明,象征持久的智慧和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字子厚,南宋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情感和传承文化为主,风格清新而质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儒家思想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火的意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的希望。

诗歌鉴赏:

《次韵屠仰之咏火》以火为喻,构建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的深刻主题。诗的开头提到“孔孟光华不死生”,瞬间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代表,其思想的光辉照耀着后世。接着,“楚秦灰炬漫纷更”则对比了儒家思想的永恒与历史上诸多王朝的兴衰更替,强调了文化的持续与历史的变迁。

后两句“莫将烧叶焙浮烬,要把盘根养宿明”,以树木的生长为喻,表达了对文化根基的看重。诗人在这里引导人们思考,不应轻易摧毁已有的文化成果,而应当更加关注如何培育和滋养这些根基,使之生生不息,继续发光发热。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火的意象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文化与思想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和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孔孟光华不死生:意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永存,文化的光辉不灭。
  2. 楚秦灰炬漫纷更:楚国和秦国的兴衰象征历史的变迁,火炬的更替暗示着短暂和无常。
  3. 莫将烧叶焙浮烬:劝诫人们不要轻易焚烧文化的“叶子”,即表象的东西。
  4. 要把盘根养宿明:强调要关注文化的根基,以确保思想和智慧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传承比作树木的生长,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传承”展开,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华:象征文化的辉煌和不灭。
  • 火炬:象征历史的传承与更替。
  • 盘根:象征文化的根基与持久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孔孟”指的是哪个学派的代表?

    • A. 道家
    • B. 儒家
    • C. 法家
  2. 诗中“楚秦灰炬”意指什么?

    • A. 文化的传承
    • B. 历史的兴衰
    • C. 自然的变化
  3. “要把盘根养宿明”中的“盘根”指的是什么?

    • A. 树根
    • B. 文化根基
    • C. 知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的思考,但侧重于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加关注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却各具风格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