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竹深堂鹤(为牧翁作)》

时间: 2025-01-26 07:41:00

野鹤婆娑舞竹深,疏帘隐几对萧森。

长鸣自吸三危露,独立孤含万里心。

未许轩墀分气色,漫随鱼鸟看升沉。

可因弹射年来甚,只是幽栖合在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竹深堂鹤
作者: 徐于 〔明代〕

野鹤婆娑舞竹深,
疏帘隐几对萧森。
长鸣自吸三危露,
独立孤含万里心。
未许轩墀分气色,
漫随鱼鸟看升沉。
可因弹射年来甚,
只是幽栖合在林。

白话文翻译:

赠送给竹深堂里的鹤
野鹤在竹林间轻盈舞动,
稀疏的帘幕隐约映出两旁的萧森。
它长鸣吸取三危山的露水,
独自伫立,心中怀有万里远志。
不允许在高台上分散气色,
任凭鱼鸟随意地看着升沉。
只因弹射而来的年来得太多,
它只是幽静栖息在林间。

注释:

  • 婆娑:形容舞动的样子,这里指鹤的舞姿轻盈。
  • 疏帘:稀疏的帘子,隐约可见。
  • 长鸣:长时间鸣叫,鹤的叫声。
  • 三危:指三危山,位于今陕西省,寓意高远。
  • 气色:指气息和情绪,轩墀指高台。
  • 鱼鸟:泛指自然界中的生灵。
  • 幽栖:安静地栖息。

典故解析:

  • 三危山:古代名山,象征高远志向。
  • 竹林:常用于隐逸、清幽的环境,象征清高的志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于,明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生活在一个崇尚文人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诞生于一个追求隐逸和自然的文化氛围中,反映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赠竹深堂鹤》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野鹤在竹林中舞动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和谐。诗人通过“婆娑舞竹深”展现了鹤的优雅,同时也映衬出竹林的幽静,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接着,诗人以“长鸣自吸三危露”表达了鹤心中对高远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以“不许轩墀分气色”表达了对世俗的拒绝,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最后两句则更加明确地表达了隐逸的主题,尽管年岁弹射而过,鹤仍然选择在林中幽静栖息,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理想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鹤婆娑舞竹深:描绘了野鹤在竹林中舞动,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和谐。
  • 疏帘隐几对萧森:稀疏的帘子隐约映出周围的景致,增强了空间感与幽静感。
  • 长鸣自吸三危露:鹤在长鸣,吸取山间的露水,象征其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 独立孤含万里心:鹤独自伫立,心中怀有远大的志向。
  • 未许轩墀分气色:拒绝在高台上流露情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漫随鱼鸟看升沉:任凭鱼鸟随意地观察自然的变化。
  • 可因弹射年来甚:提到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 只是幽栖合在林:最终选择在宁静的林间栖息,表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鹤与其他自然元素结合,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漫随鱼鸟看升沉”,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高洁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孤独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 :象征清高和隐逸的生活。
  • :象征宁静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动物是什么?

    • A. 鹿
    • B. 鹤
    • C. 鱼
    • D. 鸟
  2. “长鸣自吸三危露”中“三危”指的是:

    • A. 三个山峰
    • B. 一种植物
    • C. 一个地名
    • D. 历史人物
  3.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 A. 追求权势
    • B. 超然物外
    • C. 依附于他人
    • D. 享乐主义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赠竹深堂鹤》王维《鸟鸣涧》都有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主题。王维的诗通过鸟鸣传达了自然的宁静,而徐于则通过鹤的舞动表现出一种高洁的理想。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于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