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丝丝古柳网罗鸦,拍拍平田鼓吹蛙。
不是青烟出林杪,得知山崦有人家。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柳枝上栖息着乌鸦,田间的蛙声如同敲打鼓声。
这并不是青烟从树林中升起,而是知道山的另一侧有村庄。
注释:
- 丝丝:形容细微的样子,这里指柳条细长柔软。
- 古柳:古老的柳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网罗鸦:形容乌鸦在柳树上栖息,像是被网罗在树上。
- 拍拍:形容蛙声清脆,像是在拍打。
- 鼓吹蛙:将蛙声比作敲鼓的声音,生动形象。
- 青烟:指从烟火中升起的青色烟雾。
- 林杪:林中高处,指树林的上方。
- 山崦:山的峰峦,指远处的山。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居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中国古诗词传统中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归属感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史弥宁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安定,农耕文化繁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居相结合的景象,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美。首联“丝丝古柳网罗鸦”以柳树为引,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听到春天的气息,乌鸦的栖息增添了生机。次联“拍拍平田鼓吹蛙”则通过蛙声的比喻,表现了田间的生动,仿佛整个大自然都在欢唱。最后两句的转折让人领悟,这青烟并非虚幻,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家存在于山崦之中,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增添了生活的真实感与温暖。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丝丝古柳网罗鸦”:细致描绘古柳的柔软与乌鸦的栖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拍拍平田鼓吹蛙”:蛙声清脆,把自然的声音与田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 “不是青烟出林杪”:意在纠正前面的假象,强调不是烟雾。
- “得知山崦有人家”:指出这烟雾的真实来源,表现出对人居环境的关注。
-
修辞手法:
- 比喻:蛙声比作鼓声,生动形象。
- 对仗:上联和下联在结构上对称,使诗句更具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人烟稠密的美好画面,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古柳:象征着岁月与生命的延续。
- 乌鸦:寓意着活力与生命的存在。
- 蛙声: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欢快。
- 青烟:象征着人烟与生活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丝丝古柳”形容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诗中“拍拍平田”所指的是什么声音?
- A. 鸟鸣
- B. 蛙声
- C. 风声
- D. 人声
答案:
- C. 春天
- B. 蛙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诗意。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