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月满楼晚眺》

时间: 2025-01-22 10:52:58

逸兴凌霜气,凭虚属望低。

树凋村屋出,沙白渡桥迷。

暝色来金岛,寒声落玉溪。

丹梯虽可陟,暮景慎攀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逸兴凌霜气,凭虚属望低。
树凋村屋出,沙白渡桥迷。
暝色来金岛,寒声落玉溪。
丹梯虽可陟,暮景慎攀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寒霜的气息中,兴致高昂,目光投向远方。
树木凋零,村舍隐现,白沙覆盖的渡桥迷失在眼前。
傍晚的阴暗色彩笼罩金色的岛屿,寒冷的声音在玉溪上回荡。
虽然红色的梯子可以攀登,但在夕阳下的景色中,要小心行走。

注释:

字词注释:

  • 逸兴:指逸兴遄飞的兴致。
  • 霜气:寒冷的气息,指冬天的感觉。
  • 凭虚:依靠虚空,形容目光远眺。
  • 树凋:树木凋零。
  • 村屋:村庄的房屋。
  • 沙白:沙地上覆盖的白色物质,可能是雪或霜。
  • 渡桥:过河的桥。
  • 暝色:黄昏的颜色。
  • 金岛:夕阳下金色的岛屿。
  • 寒声:寒冷的声音,可能是风声或水声。
  • 玉溪:清澈的溪流。
  • 丹梯:红色的梯子,象征攀登的路。
  • 暮景:傍晚的景色。
  • 慎攀跻:小心攀登,指在傍晚光线暗淡时的谨慎。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丹梯”可能与道教的修行和登高的象征有关,表示追求理想与境界的过程。而“金岛”则可以引申为理想之地或心灵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崇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日,诗人通过对冬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时光流逝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冷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逸兴凌霜气,凭虚属望低”便以清新的意象引入,表现了诗人高昂的情绪与对远方的思索。随后,通过“树凋村屋出,沙白渡桥迷”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的萧瑟与宁静,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

“暝色来金岛,寒声落玉溪”一联,运用色彩的对比与音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引发读者对夜晚降临时自然的深思。最后的“丹梯虽可陟,暮景慎攀跻”则警示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目标时,需谨慎行事,特别是在艰难的环境中,暗含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逸兴凌霜气:在寒霜的气息中,诗人兴致高昂。
  2. 凭虚属望低:站在高处,目光低垂,注视远方的景象。
  3. 树凋村屋出:树木凋零,隐约可见村舍。
  4. 沙白渡桥迷:白沙覆盖的渡桥在眼前显得朦胧。
  5. 暝色来金岛:黄昏降临,岛屿在夕阳下显得金光闪闪。
  6. 寒声落玉溪:寒冷的声音在清澈的溪流上回荡。
  7. 丹梯虽可陟:虽然红色的梯子可以攀登。
  8. 暮景慎攀跻:但在傍晚的景色中,要小心行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下的岛屿比作“金岛”,烘托出美丽的景象。
  • 拟人:寒声被赋予了人的特征,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较好的对仗工整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冬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在面对人生的艰难时,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强调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气:象征寒冷与孤独。
  • 村屋:代表人们的生活与栖息。
  • 金岛:象征理想与美好。
  • 玉溪:象征清澈与纯洁。
  • 丹梯:象征追求与攀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梯”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追求理想的道路
    C. 冬天的景色
    D. 自然的美丽

  2. 诗中描述的“金岛”主要是指什么?
    A. 真实的地理位置
    B. 理想与心灵的归宿
    C. 诗人的家乡
    D. 冬日的景象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人生的哲理思考与谨慎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家乡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孝祥的《天净沙·秋思》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万崇义的这首诗在意境与情感上更为复杂,李白重在抒发个人情感,而万崇义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万崇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