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水庙
作者: 林云 〔宋代〕
天风吹我上瑶台,
满眼烟霞扫不开。
药灶无丹人已去,
洞霄有树鹤还来。
溪声晴带三秋雨,
山色青无半点埃。
更爱夜深清梦断,
碧纱明月映苍苔。
白话文翻译:
在天风的吹拂下,我升上了瑶台,眼前满是烟雾和霞光,难以辨清。药灶上没有炼制的丹药,而人已离去;洞霄之中有树,然而白鹤又回来了。溪水的声音在晴天与三秋的细雨中交织,山色青翠,丝毫没有尘埃。更让我喜爱的是,在夜深人静时,清梦已经断了,明亮的月光映照在青苔上。
注释:
- 瑶台:传说中的仙界,象征着高远和超脱的境界。
- 药灶:指炼丹的地方,通常与道教的修炼相关。
- 洞霄:指神仙所居的地方,寓意灵性和高洁。
- 溪声:溪水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清梦断:指梦境的破碎,暗示现实的无常。
典故解析:
- 瑶台:在古代文学中,瑶台常常被描绘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精神境界。
- 三秋雨:秋天的细雨,常用来描绘清冷和孤寂的意境,增强了诗中的情感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云,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林云隐居山水之间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思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仙水庙》通过描绘瑶台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世浮华的超脱。开篇“天风吹我上瑶台”便带出一种轻灵的意境,诗人仿佛在风的吹拂下飘然升起,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接着“满眼烟霞扫不开”,生动地描绘了迷雾缭绕的美景,充满了神秘感。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寄托。
“药灶无丹人已去”一句,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失落,作者似乎在回忆往昔的修行岁月,反映出人事的变迁与无常。而“洞霄有树鹤还来”则是对自然的赞美,白鹤的出现象征着灵性与自由,暗示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生活态度。
后面的“溪声晴带三秋雨”和“山色青无半点埃”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的心境。最后两句“更爱夜深清梦断,碧纱明月映苍苔”,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夜晚的沉静与对自然美的深切爱慕。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风吹我上瑶台:天风的吹拂使我飘然升上瑶台,象征自由与超脱。
- 满眼烟霞扫不开:眼前的烟雾和霞光交织,令人难以看清,表达了神秘与迷茫。
- 药灶无丹人已去:炼丹的地方已经没有人,暗示修行的孤独和失落。
- 洞霄有树鹤还来:在空灵的洞天之中,白鹤归来,象征灵性与和谐。
- 溪声晴带三秋雨:溪水的声音在晴天与秋雨中交融,表现自然的韵律。
- 山色青无半点埃:山的颜色清翠,没有丝毫尘埃,彰显自然的纯净。
- 更爱夜深清梦断:夜深时分,清醒过来的梦境,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 碧纱明月映苍苔:明亮的月光照在青苔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和人内心的感受联系,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溪声晴带三秋雨,山色青无半点埃”,体现了形式的工整与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浮华的超脱,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台:象征理想境界与超脱。
- 药灶:代表修行与追求。
- 白鹤:象征灵性与自由。
- 溪水: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明月:代表清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林云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药灶无丹人已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失落
- C. 繁华
-
“碧纱明月映苍苔”中的“苍苔”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生命与自然
- C. 记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林云的《仙水庙》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李白更强调对历史的感慨,而林云则侧重于对自然的沉醉与追求灵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