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 其一》

时间: 2025-04-27 20:26:05

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

月出青枫里,乌啼古驿前。

间关怀枉路,泙漫问邻船。

想忆同心者,裁诗不待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 其一
作者: 沈明远 〔明代〕

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
月出青枫里,乌啼古驿前。
间关怀枉路,泙漫问邻船。
想忆同心者,裁诗不待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溪边行走,依然在水边宿营,夜晚坐着,感受着秋天的悠闲。月光洒在青枫树间,乌鸦在古老的驿站前啼叫。间或想起那条曲折的路,轻声问邻近的船只。我想念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写诗时不需要等到入睡。

注释

  • 溪行:在溪水边行走。
  • 水宿:在水边住宿。
  • 散秋天:悠然自得,感受秋天的气息。
  • 青枫:青色的枫树,秋天枫叶渐红。
  • 乌啼:乌鸦的鸣叫,暗示孤独或寂寞。
  • 古驿:古老的驿站,象征着历史和过往。
  • 间关:曲折的道路,象征人生的艰辛和孤独。
  • 泙漫:轻轻地,漫不经心地。
  • 同心者:志同道合的朋友。
  • 裁诗不待眠:写诗时不需要等到入睡,强调创作的热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明远,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季的某个晚上,诗人独自一人在溪边,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与宁静,思念远方的友人而作,体现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沈明远的《次韵 其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中蕴含了浓厚的乡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环境,诗人选择在水边安营,感受着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月出青枫里,乌啼古驿前”,月光洒在青枫树上,乌鸦在古驿前鸣叫,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画面。这种意境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中间两句“间关怀枉路,泙漫问邻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似乎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旅程,同时也希望与邻船的人交流,寻找共鸣。最后两句“想忆同心者,裁诗不待眠”,则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展现出诗人的创作热情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和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溪行仍水宿:在溪边行走,依然在水边住宿,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2. 夜坐散秋天:晚间坐着,感受秋天的宁静,营造出悠闲的氛围。
  3. 月出青枫里:月光透过青枫树,增添了夜的静谧与美丽。
  4. 乌啼古驿前:乌鸦在古老驿站前啼叫,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5. 间关怀枉路:思考那条曲折的路,暗示人生的艰辛。
  6. 泙漫问邻船:轻声询问邻近的船只,表现对交流的渴望。
  7. 想忆同心者:念及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对友情的思念。
  8. 裁诗不待眠:写诗时不必等到入睡,显示创作的迫切和激情。

修辞手法

  • 意象:溪水、月光、青枫、乌鸦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意。
  • 对仗:如“溪行——水宿”,“月出——乌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中的元素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意象分析

  • 溪水:象征着流动与变化,表现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艰辛。
  • 青枫:秋天的象征,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沉淀。
  • 月光:象征着希望与思念,照亮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 乌鸦:常与孤独、寂寞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哪个? a) 山
    b) 水
    c) 风

  2.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思念
    c) 争执

  3. 诗中提到的“古驿”象征什么? a) 旅行
    b) 历史与回忆
    c) 新的开始

答案

  1. b) 水
  2. b) 思念
  3. b) 历史与回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秋夕》 杜牧

诗词对比

  • 沈明远的《次韵 其一》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但沈明远的作品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具宏大的历史感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