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梦仙花卉横幅》

时间: 2025-01-11 20:07:40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

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

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梦仙花卉横幅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
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
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
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白话文翻译:

人生就像一场梦,悲欢离合都涌入心头。
只剩下两行泪水,吟咏成一夜的秋情。
慈祥的云彩在遥远的天边,明月照耀着南楼。
生命中没有什么能长久留下来,只有那画卷上的片羽留存。

注释:

  • 人生如梦耳:人生如同一场梦,耳边似乎只听得到梦的回音。
  • 哀乐到心头:悲伤与快乐都涌入心头,感受深刻。
  • 洒剩两行泪:只剩下两行眼泪,表达内心的惆怅。
  • 吟成一夕秋:在这夜晚的吟唱中,感受到秋的萧瑟。
  • 慈云渺天末:慈祥的云彩在遥远的天边,给人以宁静感。
  • 明月下南楼: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南边的楼阁。
  • 寿世无长物:人生短暂,世间没有什么是长久的。
  • 丹青片羽留:只有那美丽的画卷和羽毛能够留存下来。

典故解析:

  • “人生如梦”:出自《庄子》,意味人生短暂而虚幻。
  • “明月”:象征着清明与希望,也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叔同(1880-1942),字逸仙,号弘一,近现代著名诗人、音乐家、书法家及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叔同晚年,恰逢其人生的多次变迁与对生命的思考。他在追求艺术与人生意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人生短暂与美的独特见解。

诗歌鉴赏:

《题梦仙花卉横幅》展现了李叔同对人生的深刻思索与感悟。开篇“人生如梦耳”便揭示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紧接着引入了“哀乐到心头”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中种种悲欢离合的感慨。这样的情感是普遍而深刻的,许多人在面对人生时都难免感到无奈和感伤。

接下来的“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用泪水与秋天相互呼应,浓缩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秋天本是丰收的季节,却也蕴含着凋零的意味,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与超然的美感,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人生苦短,但自然的永恒与美丽却能带来内心的平静。最后一句“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再次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唯有艺术与记忆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留存于世。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叔同独到的艺术视角与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生如梦耳:开篇设定基调,点明人生的虚幻性质。
  2. 哀乐到心头:表明人生中经历的种种情感。
  3. 洒剩两行泪:用泪水象征悲伤,传达对往事的追忆。
  4. 吟成一夕秋:将情感凝聚成一夜的秋天,意象鲜明。
  5. 慈云渺天末:描绘天空的云彩,传达一种深远的宁静。
  6. 明月下南楼:用明月的意象增添诗的清丽与幽远。
  7. 寿世无长物:强调生命的短暂,世间万物皆无常。
  8. 丹青片羽留:最后强调艺术的永恒性。

修辞手法:

  • 比喻:“人生如梦”将人生与梦相提并论,增强了哲理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明月”、“秋”等意象层层交织,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人生的虚幻与短暂展开,李叔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艺术的永恒,倡导珍惜当下,感悟生命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 :代表悲伤与追忆。
  • :象征凋零与成熟,带来思索的情感。
  • :代表宁静与广阔,暗示人生的超然。
  • :象征清明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叔同在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人生? A. 旅行
    B. 梦
    C. 秋
    D. 海

  2. 诗中“洒剩两行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疲倦

  3.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艺术的永恒
    C. 时间的流逝
    D. 人生的复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情感的经典之作。
  • 《登高》(杜甫):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题梦仙花卉横幅》 vs 《静夜思》
    • 两首诗都涉及到对人生与时间的思考,但李叔同的作品更注重生命的短暂与艺术的留存,而李白则是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叔同诗文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现代诗歌史》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题梦仙花卉横幅》的诗意,还能激发对诗歌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