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参寥
作者: 苏轼 〔宋代〕
芥舟只合在坳堂,
纸帐心期老孟光。
不道山人今忽去,
晓猿啼处月茫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怀念。诗中的“芥舟”可以理解为小舟,适合在狭窄的水道中行驶;“纸帐”象征着内心的期望和思念,似乎在表达对已故友人孟光的怀念。“不道山人今忽去”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突然与无奈,而最后一句“晓猿啼处月茫茫”则描绘了清晨猿鸣的孤寂与朦胧的月光,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注释
- 芥舟:小舟,常用来比喻轻便的交通工具。
- 坳堂:狭窄的水道或小港口。
- 纸帐:用纸制作的帐篷,这里象征着内心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 孟光:指的是古代文人孟尝君的朋友,常用来指代友好的情谊。
- 山人:指隐士或退隐的人,这里暗指友人的远去。
- 晓猿:早晨的猿猴,象征孤独的叫声。
典故解析
“老孟光”出自历史典故,孟尝君为春秋时期的名士,而“孟光”则是指他的朋友,象征着对故友的怀念与敬仰。此外,诗中提到的“山人”也代表了隐士生活的理想,暗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豪放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心境愈加孤寂,常常怀念昔日的友谊与生活。因此,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参寥》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以“芥舟”引入,既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隐喻,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艰难与无奈。接着,提到“纸帐”表达了内心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映衬出诗人对友谊的珍惜。最后的“晓猿啼处月茫茫”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深刻的孤独感,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的追忆。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出苏轼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芥舟只合在坳堂:这里强调了小舟的局限性,暗示诗人的处境。
- 纸帐心期老孟光: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 不道山人今忽去:突显离别的突然与意外。
- 晓猿啼处月茫茫:结合自然景象,传达了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芥舟”和“纸帐”作为比喻,传达诗人的情感状态。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反映出人际关系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 芥舟:象征着脆弱的生活状态。
- 纸帐:象征着内心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 晓猿:传达孤独与寂寞的情感。
- 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老孟光”指的是谁? A. 孟尝君的朋友
B. 苏轼的父亲
C. 苏轼的老师 -
“芥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脆弱的生活状态
C. 自由 -
诗中的“晓猿啼”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与孤独。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夜晚的孤寂与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参寥》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表达了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但苏轼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怀念,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索。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