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

时间: 2025-01-11 09:58:49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白话文翻译:

青色的橄榄果纷纷落下,味道苦涩而又令人感到严峻。
等到微微的甘味在口腔中回旋时,才发现崖蜜的甜美已经失去了十分的甜。

注释:

  • 青子:指青色的橄榄果,未成熟的果实。
  • 红盐:比喻苦味,盐的味道带有咸苦之感。
  • 森森:形容味道的浓烈和强烈。
  • 微甘:微微的甘甜之味。
  • 齿颊:口腔的两侧,指味觉的体验。
  • 崖蜜:比喻一种极为甜美的东西,崖蜜指的是悬崖上生长的蜜蜂所酿的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橄榄》创作于苏轼早期的生活中,反映了他对生活体验的思考。橄榄作为一种水果,既象征着苦涩,也代表着希望和甜美,诗中通过对橄榄果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的苦与乐,暗示着在经历苦涩后方能体会到真正的甜美。

诗歌鉴赏:

苏轼的《橄榄》以简练的语言却蕴含深厚的哲理,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经历的苦与甜的对比。诗的前两句描写青色橄榄的果实纷纷落下,突显出橄榄的青涩与苦涩,展现出一种严峻的味觉体验。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对橄榄的物象刻画,更是一种人生的隐喻:生活中往往充满了苦难与挑战。

而后两句则转折,诗人提到在经历了这种苦涩后,微微的甘味便在口中回旋。这里的“微甘”不仅是味觉的感受,更是对生活中小确幸的领悟。经过苦涩的体验,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甜美。最后,崖蜜的提及不仅让人联想到甜美的果实,也象征着经历苦难后得到的美好回报。这种对比与转折,深刻地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纷纷青子落红盐:描绘青色橄榄的果实纷纷掉落,强调其青涩与苦味。
  2. 正味森森苦且严:生动体现了橄榄的苦味,暗示生活的艰难与挑战。
  3. 待得微甘回齿颊:在经历苦涩后,微微的甘甜开始显现,象征着希望。
  4. 已输崖蜜十分甜:最终的甜蜜回报,强调经历过的苦难更显得甜美可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苦与甜的对比,深刻表达生活的复杂性。
  • 比喻:将橄榄的味道作为人生的象征,传递深远的哲理。
  • 拟人:味道的回旋仿佛赋予了生命,增强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苦涩与甜美的对立展开,反映了生活的真谛。诗人通过对橄榄果实的描写,传达了在经历苦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甜美,强调了人生的波折与成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子:象征青涩与未成熟,代表人生初期的苦涩阶段。
  • 红盐:苦涩的味道,象征生活的艰难。
  • 微甘:小小的甜美,象征生活中的小确幸。
  • 崖蜜:极致的甜美,象征通过努力和坚持后所获得的美好回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子”指的是什么? A. 橄榄果
    B. 苹果
    C. 橙子
    D. 柠檬

  2. 诗中提到的“红盐”象征什么? A. 甜美
    B. 苦涩
    C. 酸味
    D. 咸味

  3. 诗中“微甘”是指什么? A. 丰盛
    B. 微小的甜味
    C. 苦涩的味道
    D. 复杂的味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苏轼的《橄榄》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但苏轼更注重细腻的内心体验,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气质。两者在意象和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内心感受,后者则通过豪情壮志展现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