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墓》
时间: 2024-09-19 21:54: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识公墓。
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之二子従田横。
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
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
白话文翻译:
在城东有一口泉水,公墓就在城中不到百步的地方。
由此可以知道,早在这座城出现之前,秦人就凭着泉水找到了公墓。
昔日公生时不诛杀孟明,难道在他死去那天还能忍心用他的良才?
由此可知,三位儿子都遵从了父亲的意愿,就像齐国的二位儿子追随田横一样。
古人即便是吃了一顿饭,也能为此而身死。
而今的人已无法再见到这样的情景,因此对古人产生怀疑。
古人是无法去仰望的,今人的现状更让人伤感。
注释:
- 橐泉:古泉名,在这里指代一处泉水。
- 孟明:指的是孟氏家族中的一位贤人,曾为秦穆公所用。
- 三子:指的是秦穆公的三个儿子。
- 田横:齐国的一位著名人物,因其忠义而被后人称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苏轼在其诗作中常常借古人之事来反思当世。他写《秦穆公墓》是为了表达对古人与今人的对比,以及对人性、忠诚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秦穆公墓》以秦穆公的墓为引子,透过对古人与今人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切思考。诗中开篇直入主题,描写了橐泉与公墓的地理位置,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贤的纪念。接着,苏轼提到了秦穆公不诛孟明的事情,反映出古代仁义之道,令人感叹古人情义之重。
在后续的诗句中,苏轼通过“古人感一饭”,强调了古人的忠诚与感恩,而今人的冷漠与怀疑则形成强烈对比,体现出对当代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结尾的“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更是道出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与对现实的失望,情感之沉重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描绘了环境,说明泉水与墓地的相对位置,暗示古人对地理的熟悉。
- “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识公墓。”:表明这座城的建立与古人对泉水的依赖,体现古人的智慧。
- “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反思秦穆公的仁德,质疑在他去世后对待忠臣的态度。
- “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之二子従田横。”:提到忠诚的传承,暗示家族的责任与道德。
- “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古人对恩情的重视,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 “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指责当代人对古人忠诚的怀疑,表现出失望。
- “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总结全文,表明对古人的追思与对今人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与公墓相提并论,暗示历史的延续。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加强论点的力度,制造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橐泉:象征着古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恩赐。
- 墓:代表着忠诚与历史的记忆。
- 忠臣:如孟明,象征着古代的忠义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秦穆公墓》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孟明”是指?
- A. 一位贤臣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将军
- D. 一位商人
-
“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古人重视恩情
- B. 古人轻视生命
- C. 古人喜欢吃饭
- D. 古人善于打猎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杜甫在诗中都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但苏轼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道德,而杜甫则侧重于社会现实与国家命运。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