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时间: 2025-01-11 10:2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
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白话文翻译
我在黄楼上,想要作一首关于黄楼的诗。
突然收到朋友的来信,信中有关于黄楼的诗句。
黄楼高十丈,楼下竖着五丈的旗帜。
楚山犹如城池,泗水如同池塘。
我的诗没有杰出的句子,万景之中无人能相随。
唯有夫子的才华何其高妙,仿佛雨雹骤降、雷声轰鸣。
雄浑的辞章交错着今古,字里行间透出屈原的风采。
南山多有磬石,清澈光滑如流脂。
朱蜡精心雕刻,细致到分毫厘。
美好的部分未必容易识别,想必未来的人会有所领悟。
注释
- 黄楼:指诗人所处的楼阁,象征高远的志向与文化积淀。
- 楚山、泗水:地理意象,描绘了黄楼周边的自然景观,暗含人文情怀。
- 夫子:一般指孔子,代表智慧与才华。
- 屈宋:屈原与宋代风采的对比,表现出对古代诗人的钦佩与怀念。
- 朱蜡:指用于书写或绘刻的材料,象征细腻的艺术表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内容丰富,表现出深刻的哲理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在黄楼上时,受到朋友来信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古今文化的思考,反映出当时文人交流的精神面貌。
诗歌鉴赏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诗人以黄楼为起点,借此写下对友人的怀念,对古今文化的反思。开头两句,诗人表达了欲作诗的渴望,然而却因故人的来信而引发更深层的思考。黄楼不仅是物理上的建筑,更是文化的象征,代表着诗人追求理想与精神境界的高度。
在描绘黄楼的壮丽时,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构建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楚山、泗水的意象交织,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寓意着诗人的胸怀与抱负。随后的自谦之辞显示出诗人的谦逊与对古代诗人的敬仰,尤其是提到屈原,更是将古代文化与现代自我进行了深刻的对比。
最后,诗人提到“佳处未易识”,展现了对艺术创作的深思,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传承与理解的复杂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呈现出一种豁达而又沉思的情怀,反映出苏轼的文人气质与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
表达诗人身处黄楼,准备写一首关于黄楼的诗歌,开启了诗的主题。 -
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突然收到老朋友的信,信中提到黄楼的诗句,引发了诗人的思考。 -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描绘黄楼的雄伟,高度与塔楼的形象,象征着理想的高度。 -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自谦之词,表明对自己作品的不满,及对自然景观的敬仰。 -
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赞美古代圣人,强调其才华横溢,气势如虹。 -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
诗中融汇古今,体现出屈原的风范。 -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描述南山的美丽,意象清晰,传达出诗人的审美情趣。 -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
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创作的精细,强调创作的严谨。 -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表达对未来人的期待,体现出作品的深邃与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黄楼比作高峰,表达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气势与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苏轼对古今文化的思考,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它既是对黄楼的赞美,也是对人文精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楼:象征理想与文化的高地。
- 楚山、泗水:自然景观的描绘,代表着诗人胸怀。
- 夫子:象征智慧与才华的代名词。
- 屈原:古代文化的象征,传达出对古代诗人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楼的高度是多少丈?
- A. 八丈
- B. 九丈
- C. 十丈
- D. 十二丈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观有哪些?
- A. 湖泊
- B. 山川
- C. 河流
- D. 以上皆是
-
诗人对自己的诗歌有什么评价?
- A. 杰出
- B. 平庸
- C. 高妙
- D. 精致
答案
- C. 十丈
- D. 以上皆是
- B. 平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是苏轼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 《临江仙》:李清照的词作,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两者都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但苏轼的作品更为深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