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借住郊园久,仍逢夏景新。
绿苔行屐稳,黄鸟傍窗频。
白话文翻译:
我在郊外的园子里借住了很久,依然能见到夏天的新景色。
绿色的苔藓让我的鞋子走得稳稳的,窗边的黄鸟频频鸣叫。
注释:
- 借住:暂时居住,表示诗人可能在朋友或他人的家中。
- 郊园:指的是乡间的花园或公园,是一种宁静自然的环境。
- 久:时间较长。
- 夏景新:夏天的景色依然新鲜,充满活力。
- 绿苔:指的是覆盖在地面或石头上的绿色植物,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 屐:一种木屐,古代人常穿的鞋。
- 黄鸟:指的是黄色的小鸟,象征着生动的自然景象。
- 傍窗频:在窗边频繁出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君复,号秋水,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歌和散文见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带有淡淡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借住在郊外的时光,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人可能是在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下,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内心充满宁静与喜悦。
诗歌鉴赏:
《借居》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清新气息。诗的开篇“借住郊园久”,一方面表明了诗人暂时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依赖。由于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受到夏天的景色依然鲜活,给人以生机与活力。此处“仍逢夏景新”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季节变化的观察,也隐含了人对生活的感悟:生活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流逝,但依然可以发现新的美好。
接下来的“绿苔行屐稳,黄鸟傍窗频”更是将自然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绿色的苔藓铺在地面上,使得行走变得稳妥,这种稳妥感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更是心理上的安宁;而窗边的黄鸟频繁地出现,增添了诗篇的生动与灵动,仿佛自然在与诗人对话,传递着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借住郊园久:表示诗人借住在郊外的时间较长,暗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 仍逢夏景新:尽管时间过去,夏天依旧生机盎然,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感悟。
- 绿苔行屐稳:描绘出脚下的苔藓,给人以安全感,暗示生活的稳定。
- 黄鸟傍窗频:描写窗外的小鸟,生动而富有情趣,表现了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 对偶:诗中“绿苔”和“黄鸟”形成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
- 意象:绿苔和黄鸟分别代表了自然的宁静与活力,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黄鸟傍窗频,仿佛鸟儿与诗人之间有着亲近的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依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郊园:象征着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绿苔: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给人以安稳感。
- 黄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诗的灵动与趣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借住的环境是什么?
- A. 城市
- B. 郊园
- C. 山顶
-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颜色的?
- A. 蓝色
- B. 绿色
- C. 黄色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叙述
- B. 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
- C. 社会的不公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司空图的《借居》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前者侧重于夏天的生机,后者则强调山林的清幽,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意象和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空图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