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二首》
时间: 2025-01-26 04:1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行二首》
作者:司空图〔唐代〕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
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
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
初程风信好,回望失津楼。
日带潮声晚,烟含楚色秋。
戍旗当远客,岛树转惊鸥。
此去非名利,孤帆任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江边旅行的情景。第一首中,广阔的土地分隔着吴国和塞外,枫树高高映衬着楚地的天空。春天的曲塘在细雨中结束,夜深时船只的声音逐渐响起。行程中增添了新的梦想,而我心中的忧愁却比往年更重。何时能在京洛的路上,看到人烟?
初次出发时,风信很好,回望时却失去了靠岸的楼阁。夕阳带着潮汐的声音,烟雾中含着楚地的秋色。戍楼的旗帜是远方客人的标志,岛上的树木令惊鸥飞起。这次出行不是为了名利,孤帆随意,任凭白发苍苍。
注释
- 吴塞:指的是古代吴国与边塞地区的分界。
- 枫高:高耸的枫树。
- 曲塘:弯曲的塘边。
- 羁愁:被拘束的忧愁。
- 京洛:指的是京城和洛阳。
- 风信:指风向的信号,通常意味着好的天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长,号云间,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尤其以其山水诗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司空图的旅行之际,表达了他在行旅途中所见的风景以及内心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行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江行二首》是司空图在江边旅行时创作的一组诗,展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以江水为线索,交织着时间与空间的感受。第一首诗描写了江边的宽阔与分隔,枫树在秋天的映衬下显得愈加鲜明,给人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感觉。随着春天的结束,细雨连绵,夜晚的船声依稀可闻,增添了旅途的孤独感。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诗人通过回顾过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愁苦。行旅不仅是身体的移动,也是心灵的探索,诗人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孤独与思考。第二首诗里,初程的美好与失去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回望失津楼的无奈,更显得人生的无常。夕阳与潮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戍旗与惊鸥则象征着漂泊与不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诗人在追求名利的路上,最终选择孤帆任白头,体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
描绘了广阔的地形与分隔的吴国与塞外,枫树高大映照在楚地的天空,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
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曲塘的春天已结束,细雨纷飞,夜深时船只的声音逐渐传来,渲染了孤寂的气氛。 -
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
在旅途中增加了新的梦想,但内心的忧愁却比往年更加沉重,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心灵的负担。 -
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
期待着何时能在去往京洛的路上见到人烟,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
初程风信好,回望失津楼。
初次出发时的天气很好,然而回望时却失去了靠岸的楼阁,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
日带潮声晚,烟含楚色秋。
夕阳伴随着潮声,烟雾中带着楚地的秋色,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景象。 -
戍旗当远客,岛树转惊鸥。
戍楼的旗帜在远方的客人面前飘扬,岛上的树木令惊鸥飞起,表现出一种孤独与不安。 -
此去非名利,孤帆任白头。
这次出行不为了追逐名利,而是任凭白帆随意漂泊,体现出超然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对比鲜明,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 拟人:如“烟含楚色秋”,赋予烟雾以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 比喻:如“孤帆任白头”,将人生比作航行,饱含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旅行的感受,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孤独的体悟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选择了超然的态度,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枫: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冷清而美丽。
- 船:代表着旅程和流动的生活。
- 戍旗:象征着远方的牵挂与孤独。
- 孤帆:代表了超然与自由的人生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戍旗”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孤独
- C. 友谊
-
诗中提到的“京洛路”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 A. 南京与洛阳
- B. 北京与洛阳
- C. 上海与洛阳
-
诗人为什么选择“孤帆任白头”?
- A. 为了追求名利
- B. 为了自由与超然
- C. 为了寻找朋友
答案
- B. 孤独
- B. 北京与洛阳
- B. 为了自由与超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旅行中的思考与感慨,但司空图更侧重于孤独与内心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多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司空图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