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树鸣蝉隔岸虹,
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白话文翻译:
在对岸的万树上,蝉鸣声声,仿佛在隔着彩虹;乐游原上吹来阵阵西风。羲和(太阳的化身)赶着时间停留在虞泉的宿处,不让斜阳向东移动。
注释:
- 万树:形容树木众多。
- 鸣蝉:蝉鸣,夏季的声音,代表炎热。
- 隔岸虹:意指远处的彩虹,与蝉鸣形成对比。
- 乐游原:地名,位于长安,是游玩和赏景的好地方。
-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象征太阳的升起。
- 虞泉:古地名,常与美好的意境相联系。
- 斜阳:夕阳,象征时间流逝。
典故解析:
- 羲和:出自《山海经》,羲和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代表太阳升起的力量。
- 虞泉:与古代的名泉相关,常用于诗歌中表示优美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意,个性深沉,诗风含蓄典雅。他的诗常常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乐游原》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他仕途坎坷、心境复杂之际。此诗表现了诗人在游览乐游原时的感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又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乐游原》是李商隐的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了他精湛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中描绘了乐游原的自然美景,蝉鸣、彩虹、西风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动而富有层次的画面。诗的开头“万树鸣蝉隔岸虹”,通过“鸣蝉”和“彩虹”的对比,展现出浓郁的夏日气息,也寓意着生活中的欢愉与美好。
“乐游原上有西风”一句,意境愈发深远,西风的吹拂不仅增添了自然的动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羲和自趁虞泉宿”,通过羲和的形象,象征着太阳的追逐与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句“不放斜阳更向东”更是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显得尤为感人。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李商隐典雅而又深邃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树鸣蝉隔岸虹:这句描绘了夏日的景象,万树成荫,蝉声阵阵,隔着远处的彩虹,传达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上吹来西风,增添了情境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羲和自趁虞泉宿:羲和象征着太阳,暗示着时间在流逝,诗人在此时感受到的一种急切与无奈。
- 不放斜阳更向东:斜阳不肯向东,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与对永恒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羲和的形象,借以表达时间的无情。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西风和斜阳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乐游原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融汇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树木:象征生命与长久。
- 蝉鸣:代表夏季与生命的活力。
- 西风: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斜阳: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羲和”是指什么?
- A. 太阳的化身
- B. 月亮的化身
- C. 星星的化身
- D. 风的化身
-
填空题:诗中“万树鸣蝉隔岸虹”描绘的是__的景象。
-
判断题:乐游原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对/错)
答案:
- A
- 夏天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商隐《乐游原》 vs 杜甫《春望》:
-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李商隐更倾向于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