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时间: 2025-01-26 00:23:04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宫殿中商讨军事事务,君王下令出征。新任的羽林军将领,曾经打败过月支的敌军。他熟悉边塞的艰险,能够分清各部落的情势。从今往后只要一战胜利,就不再让敌人有机会滋生尘埃。

注释:

  • 玉殿:指华丽的宫殿,象征权力和威严。
  • 论兵事:商讨军事事务。
  • 君王:指帝王,统治者。
  • 羽林将:羽林军的将领,是唐代的一支精锐部队。
  • 月支兵:指月支(今中国新疆一带)地区的敌军。
  • 塞垣:边塞的墙垣,象征边境的险峻。
  • 部落情:指对各个部落和军事形势的了解。
  • 虏尘:敌人的尘土,借指敌人的骚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以豪放、刚毅见称,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与热爱。他的诗风多受军事题材影响,常描绘边塞的生活和战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之际,诗人借此抒发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希望,表达对新任将领的信任和对战斗胜利的期待。

诗歌鉴赏:

《入》是一首充满豪情和斗志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与对新任将领的期待。开篇以“玉殿论兵事”引入,展现了权力中心对军事的重视,暗示了国家面临的紧迫形势。接着,诗中提到“新除羽林将”,表现出对新任将领的寄托,希望他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

诗中反复提到的“塞垣险”和“部落情”体现了诗人对复杂军事局势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在“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的句子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信心与对清除敌人威胁的渴望。这种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激励着士兵勇往直前,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在面对外敌时的一种民族自信。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军事的紧张氛围,还融入了对个人才能的期待,诗人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这种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结合的主题,在唐诗中常见,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殿论兵事:在华丽的宫殿中讨论军事事务,暗示战争的重要性。
  2. 君王诏出征:君王下令出征,展现出紧迫的战争形势。
  3. 新除羽林将:新任的羽林军将领,暗示对新将领的期待。
  4. 曾破月支兵:提到将领的战功,增强了将领的威望。
  5. 惯历塞垣险:熟悉边塞的艰险,显示出将领的经验。
  6. 能分部落情:能够了解各部落的情况,为军事决策提供依据。
  7. 从今一战胜:表达对胜利的期待。
  8. 不使虏尘生:希望消灭敌人,确保国家安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用典:提及历史事件和地名,增加了诗的深度。
  • 夸张:对将领能力的描述,表现出诗人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对胜利的期待,表达了对新任将领的信任和对未来战斗的信心,同时展现了唐代士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殿:象征权力和军事决策的中心。
  • 羽林将:代表军事力量的核心,体现了将领的重要性。
  • 塞垣险:代表边境的艰险,暗示战争的严酷性。
  • 虏尘:象征敌人的侵扰,表现出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任将领是哪支军队的?

    • A. 骑兵
    • B. 羽林军
    • C. 步兵
  2. 诗中“从今一战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恐惧
    • B. 期待
    • C. 怀疑
  3. “虏尘”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敌人的骚扰
    • B. 战争的尘土
    • C. 军队的疲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李白的《侠客行》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对战斗的豪情与对国家的热爱。两者都通过对将领的描写,反映出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