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右题天童山宿鹭亭
作者: 陆游 〔宋代〕
攀石扪萝到更幽,
玲珑咫尺嬾穷搜。
旁人不会当时意,
为欠门生作伴游。
白话文翻译:
我攀爬着岩石,抓着藤萝,越走越幽静,
那玲珑的景致近在咫尺,却懒得细细搜寻。
旁人无法理解我此刻的心境,
只是为了一个刚入门的学生而作伴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攀石扪萝:攀爬岩石,抓住藤萝。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探幽的情景。
- 更幽:更加幽静,指环境的宁静和深邃。
- 玲珑:形容景色精致而美好。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嬾穷搜:懒得去仔细寻找或探索。
- 旁人:指周围的人。
- 不会当时意:不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和意图。
- 欠门生:指刚入门的学生,可能是指年轻的学生或学徒。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出作者通过自然环境表达了对生活和学问的思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陆游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经历了多次动乱,陆游心系国事,借助山水景致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诗中提到的“欠门生”或许是指他身边的学生,反映了他对年轻一代的关心与期望。
诗歌鉴赏:
陆游的《右题天童山宿鹭亭》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致与人际关系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攀石扪萝”描绘了作者在山中探幽的情景,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接着“玲珑咫尺嬾穷搜”一句,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体现了在特定时刻对于事物细节的懒散态度,似乎在反映一种对外界的淡泊。
“旁人不会当时意”则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差异,作者的心境与他人无法共鸣,显示了一种孤独的哲思。在这宁静的山水中,作者并非孤身一人,而是为了“欠门生”而游,表现了他对后辈的关爱与教导之情,体现了师者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内心的反思,展现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景物的欣赏,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具有丰富内涵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攀石扪萝到更幽:通过攀爬岩石和抓藤萝的动作,展现出对自然的探索和向往,强调环境的幽静。
- 玲珑咫尺嬾穷搜:近在咫尺的美景让人懒于深入探索,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淡泊心态。
- 旁人不会当时意:旁人无法理解自己此刻的心情,表明了自我与他人之间情感沟通的隔阂。
- 为欠门生作伴游:为了陪伴年轻的学生而游玩,表现出对教育和传承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内心情感,山水与情绪的交融。
- 对仗:诗句构成整齐,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与体验,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理解与传承。通过山水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象征坚韧与不屈。
- 萝:象征柔韧与生机。
- 幽:象征静谧与深邃。
- 玲珑:象征精致与美好。
- 伴游:象征友谊与传承。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面,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教育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欠门生”指的是: A. 年轻的学生
B. 年长的学生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家人 -
“玲珑咫尺嬾穷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的渴望
B. 对美的厌倦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自然的向往 -
本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主题? A. 爱国情怀
B. 自然景观
C. 教育传承
D. 人际关系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诗歌对比:李白更多体现豪放与奔放,而陆游则更加细腻与沉思。陆游的诗中常常有对生活的哲思与对后辈的关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个人的豪情与不羁。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