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孺因吾二诗有负米分邻之语因又次韵饯其归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15:52

纷纷薄俗事轻唇,自喜衰年德有邻。

危世孤儿华发母,归舟百里碧波春。

不因噬指感怀切,肯学呕心搜句新。

娱舞慈庭应细说,丹山笋蕨正宜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纷纷薄俗事轻唇,自喜衰年德有邻。
危世孤儿华发母,归舟百里碧波春。
不因噬指感怀切,肯学呕心搜句新。
娱舞慈庭应细说,丹山笋蕨正宜人。

白话文翻译:

纷纷扰扰的世俗事务让人感到轻浮,我自喜年纪渐长,德行依然有邻里相助。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我如孤儿般面临华发的母亲,归家的船在春天的碧波中航行百里。不因曾经的痛苦而感怀深切,愿意努力学习,搜寻新的诗句。欢乐的舞蹈在慈祥的庭院中应当细细道说,丹山和笋蕨正是适合人们的美好事物。

注释:

  • 纷纷:形容事情繁杂,纷扰不清。
  • 薄俗:指社会的风俗,薄即轻薄,不重视。
  • 衰年:年纪渐长的意思。
  • 危世: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 孤儿:比喻处境艰难的人。
  • 华发:指白发,象征年老。
  • 归舟:返回的船只。
  • 碧波春:春天的碧绿水波。
  • 噬指:指因痛苦而感到后悔,通常用来形容悔恨之情。
  • 呕心:形容尽心尽力。
  • 娱舞:欢乐的舞蹈。
  • 丹山笋蕨:象征大自然的美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之际写的,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淡薄、对友人归去的祝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归舟”,象征着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开篇即以“纷纷薄俗事轻唇”入题,显示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浮华的批判。接着,诗人自喜于年老而德行尚存,既体现出一种自我肯定,也隐含了对人生经验的珍视。

“危世孤儿华发母”一句,触动人心,勾勒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诗人面对亲情的困境与无奈。归舟在春天的碧波中推进,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后半部分,诗人强调不因过往的伤痛而懈怠,愿意努力去探索新的诗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娱舞慈庭应细说”,引入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全诗在对比与反思中,传达出一种淡定而坚定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纷纷薄俗事轻唇:描写世俗事务的繁杂与轻浮。
  2. 自喜衰年德有邻:表达对自己德行的自豪感。
  3. 危世孤儿华发母:揭示在人生困境中对亲情的思考。
  4. 归舟百里碧波春:象征希望与春天的美好。
  5. 不因噬指感怀切:表明不因痛苦而沉溺于回忆。
  6. 肯学呕心搜句新:表达愿意努力探索新事物的决心。
  7. 娱舞慈庭应细说: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赞美。
  8. 丹山笋蕨正宜人: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归舟百里碧波春”,展现了诗的韵律美。
  • 比喻:将危难时代比作“孤儿”,增强情感的深度。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世俗的冷静观察与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在动荡年代中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俗:象征浮华的社会现象。
  • 华发:象征老年与亲情。
  • 碧波春:象征希望与生机。
  • 丹山笋蕨: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纷纷薄俗事轻唇”,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世俗的追求
    • B. 对世俗的反感
    • C. 对世俗的依赖
  2. 诗人用“危世孤儿华发母”来比喻什么?

    • A. 亲情的珍贵
    • B. 生活的艰难
    • C. 年龄的增长
  3. “归舟百里碧波春”中的“碧波”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痛苦
    • B. 未来的希望
    • C. 现在的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展现对人生的热情。

诗词对比:

  • 陈著与白居易:陈著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而白居易则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批判。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