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鹿洞二首·其二
作者: 王贞白
一上西园避暑亭,
芰荷香细午风轻。
眼前物物皆佳兴,
并作吟窝一味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来到西园的避暑亭,感受到夏日的凉爽与自然的美好。微风吹来,荷花的香气弥漫,眼前的一切都让人愉悦,仿佛都成了吟诗的好地方,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 西园:指的是风景优美的地方,通常是园林。
- 避暑亭:专为避暑而建的亭子,通常在园林中。
- 芰荷:即荷花,常用以象征清雅与美好。
- 佳兴:美好的兴致、情趣。
- 吟窝:吟诗的地方,表示诗人对环境的陶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贞白,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描绘出一种宁静、清新的夏日情境,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清新意境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的西园避暑亭,是一个让人感到清凉和愉悦的地方。首句“一上西园避暑亭”便直接引入了场景,诗人通过简单的动作就传达了避暑的意图,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芰荷香细午风轻”,以嗅觉和触觉的结合,描绘了夏日的宁静与清新。荷花的香气在微风中轻轻飘散,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整首诗通过这一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眼前物物皆佳兴”,展现了诗人对周围事物的欣赏与陶醉,所见之物皆令人愉悦,仿佛每一处都蕴含着诗意。最后一句“并作吟窝一味清”,更是将环境与诗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诗人心中涌动的创作欲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悠然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上西园避暑亭:诗人来到西园的避暑亭,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 芰荷香细午风轻:清新的荷花香伴随着微风,营造了宁静的夏日氛围。
- 眼前物物皆佳兴:眼前的一切事物都让人感到愉快,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并作吟窝一味清:在这样清新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无尽的灵感,诗意盎然。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吟窝”比喻出诗人心中创造的空间,表现出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拟人:通过“佳兴”的描写,使得自然景物似乎具有人性,能够引发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园:象征着幽静和自然的乐土。
- 避暑亭:代表着避暑与休闲的场所。
- 芰荷:象征着纯洁、美好与夏日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芰荷”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玫瑰
- B. 荷花
- C. 菊花
-
诗人描绘的环境给人什么感觉?
- A. 嘈杂
- B. 宁静
- C. 冷漠
-
诗中“佳兴”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情绪
- B. 诗人心情的低落
- C. 诗的创作过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交流。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个人情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贞白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