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时间: 2025-01-11 04:49:55

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

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

残春不入梦,芳信欲传谁。

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所思
作者:王贞白 〔唐代〕

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
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
残春不入梦,芳信欲传谁。
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

白话文翻译

将古诗译为白话文

荷花出水的时候,偶尔就会与水分离。
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心中常常挂念。
残春的景色不再进入梦中,想要传递的佳音又能寄给谁呢?
在寂寞的秋天厅堂下,只能空自吟诵小谢的诗句。

注释

字词注释

  • 芙蓉:即荷花,象征纯洁和美丽。
  • 分离:这里指荷花和水分开,寓意离别。
  • 所思:心中思念的人或事。
  • 芳信:指美好的音信或消息。
  • 小谢:指谢道韫,著名的女诗人,以才华著称。

典故解析

  • 小谢:谢道韫是东晋时期的女诗人,因其才情和清丽的诗风,被后世称颂。诗中的“吟小谢诗”指的是对她的诗作的赞美,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贞白流寓生涯之际,或因离别或因思念,深切地表露了他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互交织,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有所思》传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荷花为引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一瞬间的离去。开篇的“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不仅描绘了荷花那优雅的姿态,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无常与短暂。接下来的“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思念的无奈与绵长。

“残春不入梦”一句,诗人感叹春天的美好已经过去,心中所想之人再也无法相见,梦中也无法再见到那段美好的时光。此时,春天的残余仿佛在提醒他,曾经的美好已成追忆,而现在的孤独正如秋天的凋零,显得格外沉重。

最后的“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则是对孤独的反思与无奈,诗人在空荡荡的厅堂中吟诵小谢的诗,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缅怀。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芙蓉出水时:描绘荷花出水的美丽瞬间。
  2. 偶尔便分离: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
  3. 自此无因见:从此再无机会相见,表现离别的痛苦。
  4. 长教挂所思:思念之情如影随形,无法释怀。
  5. 残春不入梦:春天的美好已经消逝,无法再梦见。
  6. 芳信欲传谁:美好的消息却无人可寄,显得无奈。
  7. 寂寞秋堂下:秋天的孤独感加重,环境更加凄凉。
  8. 空吟小谢诗:吟诵小谢的诗歌,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美好事物,寓意深远。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情感的表达,使自然景象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思念”展开,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生活的无常。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代表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象征生机与希望,反映了美好的时光。
  • :象征凋零与孤寂,表达了内心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芙蓉出水时”中的“芙蓉”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玫瑰

  2. 填空题:诗人通过“寂寞秋堂下”表达了对____的感慨。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小谢是一个男性诗人。(对/错)

答案

  1. A. 荷花
  2.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有所思》均表达了对亲人或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乡愁,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深化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贞白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