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登裴公亭时已解郡组》

时间: 2025-01-22 14:36:36

公馀赢得片时休,徙倚危亭豁倦眸。

屹屹独存今岳阜,滔滔不尽古湘流。

犹看雪意微茫在,顿觉春光骀荡浮。

举酒莫论今古事,只将身世付沙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馀赢得片时休,徙倚危亭豁倦眸。
屹屹独存今岳阜,滔滔不尽古湘流。
犹看雪意微茫在,顿觉春光骀荡浮。
举酒莫论今古事,只将身世付沙鸥。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之余,我得以短暂休息,倚靠在高高的亭子上,放松疲惫的眼眸。
高耸的岳山依旧巍然屹立,奔流不息的湘水依然滔滔。
我依然可以看到雪意朦胧的景象,突然感受到春光的轻盈飘荡。
举杯畅饮,不必讨论今古之事,只愿将自己的身世寄托给沙鸥。

注释:

  • 公馀:意为闲暇、空闲的时间。
  • 危亭:高耸的亭子,形容位置高且危险的亭子。
  • 倦眸:疲惫的眼睛。
  • 屹屹:形容山高而稳固。
  • 岳阜:岳山,指的是高大的山峰。
  • 滔滔:形容水流奔涌不息的样子。
  • 微茫:微弱而模糊。
  • 骀荡:形容轻松、自在的状态。
  • 沙鸥:指沙滩上的鸥鸟,象征自由洒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景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的动荡时期,李曾伯的诗风清新淡雅,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立春后,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作者在裴公亭中眺望自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立春后登裴公亭时已解郡组》是一首描绘春天意象的古诗。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他对春天的感悟与人生的哲思。开头两句,诗人写到在闲暇时分,倚靠在高亭之上,放松疲惫的眼睛,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他悠闲的心态。这种轻松的状态为后面的景象描写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岳山和湘水的壮丽景色,山的稳固与水的奔流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永恒。在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却又感受到雪意微茫,春冬交替的微妙变化,使得心中涌起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举杯畅饮,不再讨论历史的沉浮与人生的得失,将身世寄托给自由自在的沙鸥,表达了他超然于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和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公馀赢得片时休:在闲暇时得以片刻休息,表达出诗人的悠闲状态。
  2. 徙倚危亭豁倦眸:依靠在高亭上,放松疲惫的眼睛,展现出一种放松与自在的感觉。
  3. 屹屹独存今岳阜:巍峨的岳山依然屹立,象征着自然的恒久与不变。
  4. 滔滔不尽古湘流:古老的湘水奔流不息,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5. 犹看雪意微茫在:依然能够见到雪意的微弱,暗示着冬春交替的微妙变化。
  6. 顿觉春光骀荡浮:突然感受到春光的轻盈与飘荡,表达了春天带来的愉悦。
  7. 举酒莫论今古事:举杯畅饮,不必讨论历史的得失,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8. 只将身世付沙鸥:愿将自己的身世寄托给沙鸥,象征着对自由与洒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屹屹独存”和“滔滔不尽”,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人生寄托于沙鸥,展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 拟人:春光骀荡浮,赋予春光以生动的性格。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映射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超然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岳阜:代表着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 湘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 雪意: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人生的变化。
  • 沙鸥: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公馀”意指什么?

    • A. 空闲时间
    • B. 公共事务
    • C. 朋友的余暇
    • D. 休闲娱乐
  2. 诗人将身世寄托于哪种动物?

    • A. 野鸭
    • B. 沙鸥
    • C. 白鹭
    • D. 燕子
  3. 诗中提到的“雪意微茫”暗示了什么?

    • A. 冬天的结束
    • B. 春天的到来
    • C. 雪花的消融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更注重壮丽的山水与人生的豪情,而李曾伯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哲思,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