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干》

时间: 2025-02-04 16:10:52

明君切西雇,元帅作中军。

宾客湖南上,人才冀北群。

三鱣存绛帐,一鹗在青云。

磊磊轩天地,诗书有隽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干
作者:李曾伯 〔宋代〕
明君切西雇,元帅作中军。
宾客湖南上,人才冀北群。
三鱣存绛帐,一鹗在青云。
磊磊轩天地,诗书有隽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杰出将领的赞美和祝贺。诗中提到明君在西方招募人才,元帅担任中军的指挥,宾客们都来自湖南,而优秀的人才则汇聚于冀北。诗人用三条鱣鱼和一只鹗来比喻军中的英才与将领,最后以宽广的天地表达了诗书的力量与影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君:聪明的君主,指统治者。
  • 西雇:在西方招募人才。
  • 元帅:指军事指挥官。
  • 宾客:在这里指受到重用的人才。
  • 三鱣:三条鱣鱼,比喻优秀的将领。
  • 绛帐:红色的帐篷,象征军中的指挥中心。
  • :一种猛禽,象征高贵和勇猛。
  • 磊磊:形容气势磅礴、广阔的样子。

典故解析

  • 三鱣:古时常用鱼类比喻人才,表明其珍贵与稀有。
  • 鹗在青云:鹗在高空飞翔,象征着将领的高升与非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对时事的关注及对人才的赞美,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对优秀人才的渴求之时,诗人通过对杨觉甫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兴盛和人才辈出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示了李曾伯对人才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发展的期望。诗开篇提到“明君切西雇”,即体现了当时国家对人才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优秀的人才被不断发掘和重用,这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在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宾客和人才的聚集,强调了地方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人才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在意象方面,诗中提到的“三鱣”和“一鹗”生动地表现了军中人才的杰出及勇猛,尤其“鹗在青云”让人联想起将领的高尚与远见,寓意深刻。最后的“磊磊轩天地”则展示了诗书的力量与影响,诗人以广阔的天地作为背景,象征着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彰显了文人的理想与抱负。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整个社会及文化的呼唤,体现了作者宏大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君切西雇:明君在西方招募人才,显示出国家对人才的渴求。
  • 元帅作中军:元帅担任中军,突显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 宾客湖南上:宾客来自湖南,暗示地理上的多样性与人才的丰富。
  • 人才冀北群:优秀的人才聚集于冀北,强调人才的集中和重要性。
  • 三鱣存绛帐:三条珍贵的鱣鱼在红色帐篷中,象征着杰出将领的存在。
  • 一鹗在青云:一只鹗高飞于青云之中,象征着将领的高尚与勇敢。
  • 磊磊轩天地:展现宽广的天地,象征着文化的深厚与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三鱣”和“一鹗”比喻人才,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与赞美,反映了国家对人才的渴望与期盼,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君:象征智慧与英明的领导者。
  • 三鱣:象征稀有与优秀的人才。
  • :象征勇敢与高贵。
  • 绛帐:象征军事指挥的中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所描绘的“明君”主要是指什么?
    A. 明智的统治者
    B. 一位将领
    C. 一位文学家

  2. “三鱣”和“一鹗”在诗中分别象征什么?
    A. 国家与民众
    B. 人才与将领
    C. 文学与军队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个人的成就
    B. 对人才的赞美
    C. 自然的美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曾伯的《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干》均涉及对人才的欣赏,但前者更强调豪放与个体成就,而后者则聚焦于集体与国家的兴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