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

时间: 2024-09-19 21:54:20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

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

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

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
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
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
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白话文翻译:

老李的威名已经有八十年,墙上挂着的画像依然显得英俊威武。
听说他出任地方官时风采如昔,稍微感受到和平安宁的气息又回来了。
只让诗人歌颂杜甫的诗,不妨让侍女唱《阳关三叠》。
内朝何时能接待武将,我已白发苍苍,羞于归去供奉朝廷。

注释:

  • 老李:指李光地,曾任宰相,年长且声望显赫。
  • 壁间精悍见遗颜:墙上画像的神态依旧英俊。
  • 出守:指被任命为地方官。
  • 风流:指风采,形象。
  • 承平:指国家平安、安定的状态。
  • 阳关:古代乐曲名,常用于送别。
  • 内朝接武:指内廷(皇宫)接见武将。
  • 羞归供奉班:因年老白发而感到羞愧,不愿回去为朝廷效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他因政治斗争而屡遭贬谪,写此诗时他寄寓于友人李光地的家中,表达了对李光地的敬仰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老李的威名与个人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浓厚的怀旧情怀。诗中开头以“老李威名八十年”引出,表明李光地在朝中威望显赫,接着对其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人老心不老的精神风貌。第二联中,苏轼通过自我感受,表现出对当下和平安宁的珍惜,流露出对久违的风流境界的向往。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转向了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无奈与羞愧。结尾两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老年无能为力的自责。整首诗在豪迈中带有淡淡的哀愁,反映出苏轼作为一位历史见证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李威名八十年:李光地在朝政中有着长久的威望。
  2. 壁间精悍见遗颜:他在画像中仍旧显得英俊威武,令人敬仰。
  3. 自闻出守风流似:听说他出任地方官时风采依旧,如昔日风华。
  4. 稍觉承平气象还:在这段时间里,感受到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5. 但遣诗人歌杖杜:只希望诗人能歌颂杜甫的诗作。
  6. 不妨侍女唱阳关:也可以让侍女唱《阳关三叠》以助气氛。
  7. 内朝接武知何日:不知道内廷何时能够接见武将。
  8. 白发羞归供奉班:年老白发,感到羞愧,不愿回去供奉朝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白发羞归”以白发象征衰老,表达对年华逝去的焦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光地的赞美与个人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个人衰老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李: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个人成就。
  • 壁间精悍:象征着不朽的精神与形象。
  • 诗人、侍女:代表着文化与生活的交织。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无奈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老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李光地
    C. 李贺
    D. 李煜

  2. “阳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战争
    B. 送别
    C. 欢庆
    D. 归乡

  3.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财富
    B. 年华与衰老
    C. 权力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动荡的悲痛,而苏轼则是在怀旧中流露出个人的感慨。
  •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李白在豪放中追求个人的自由,苏轼则在追忆中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更显得柔和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