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乙卯中秋)》
时间: 2025-02-04 15:4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乙卯中秋)
作者: 李曾伯
人生能有几中秋。
人自多愁。
月又何愁。
老娥今夜为谁羞。
云意悠悠。
雨意悠悠。
自怜踪迹等萍浮。
去岁荆州。
今岁渝州。
可人谁与共斯楼。
归去休休。
睡去休休。
白话文翻译:
人生中能够有几个中秋节呢?
人总是多愁善感。
月亮又有什么可愁苦的呢?
嫦娥今夜为谁而感到羞愧呢?
云的情意是如此悠远。
雨的情意也是如此悠远。
我自怜自己的踪迹如同浮萍一样。
去年在荆州度过,
今年在渝州度过,
可谁能与我共享这楼台的美景呢?
还是回去吧,休息一下。
就去睡觉吧,休息一下。
注释: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 老娥:指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子。
- 云意、雨意:指天空中的云和雨,引发的情感。
典故解析: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因偷吃仙药而飞升月宫。古代文人常以嫦娥为象征,体现对月亮的思考与人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梦阮,号云舫,南宋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乙卯年的中秋,正值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借中秋之月抒发愁思。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一剪梅(乙卯中秋)》深刻地表达了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人生能有几中秋”开篇即点明了中秋节的珍贵与稀有,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随后,诗人用“人自多愁”揭示了人们内心的忧愁和对理想的追求,似乎在质问着月亮何以也感到愁苦,体现出一种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接着,诗人提到嫦娥“今夜为谁羞”,将个人的孤独与神话中的嫦娥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最具情感色彩的意象。云意、雨意的描绘,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情境,使人感到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飘荡。
“自怜踪迹等萍浮”一句,诗人以萍浮之象自比,表达了对人生漂泊无依的感慨,令人倍感惆怅。最后,诗人以“归去休休,睡去休休”收尾,似乎在向繁杂的生活宣告放弃,寻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孤独、情感的深入思考,折射出人们在变幻无常的生活中寻求安慰与归属的心灵旅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生能有几中秋:强调中秋节的珍贵与短暂。
- 人自多愁:表达了人们内心的忧愁。
- 月又何愁:质问月亮为何也愁苦,暗示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 老娥今夜为谁羞:嫦娥的孤独与羞愧,象征人世间的情感。
- 云意悠悠,雨意悠悠:描绘自然景象,寄托情感。
- 自怜踪迹等萍浮:自比浮萍,表达漂泊的无奈。
- 去岁荆州,今岁渝州:强调生活的变迁与无常。
- 可人谁与共斯楼:孤独感加剧,渴望同伴。
- 归去休休,睡去休休:寻求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意悠悠,雨意悠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云、雨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孤独与无常的深刻思考,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秋:象征团圆与思乡。
- 嫦娥:象征孤独与理想。
- 云与雨:象征情感的悠远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生能有几中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忧伤
D. 宁静 -
“老娥今夜为谁羞”中的“老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观音
D. 王母娘娘 -
诗人通过“自怜踪迹等萍浮”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A. 幸福
B. 无奈
C. 悲伤
D. 怒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苏轼的诗作:两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但李曾伯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古诗词研究书籍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