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父携示曾玉堂和余韵答之》
时间: 2025-01-27 03:3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传新语到边州,来自銮坡最紧头。
句法自成台阁样,交盟犹为友朋谋。
忆征西府劳清梦,望上东门想贵游。
何似天风轻借助,放教归老钓鱼舟。
白话文翻译:
谁把新消息传到边疆呢?消息来自于銮坡的最前沿。
句子的结构自成一派,交朋友的盟约依旧是为了谋求友谊。
我怀念在西府征战的辛劳与清梦,望着东门不禁想起贵族的游乐。
比不上那轻柔的天风相助,宁愿回到老家,乘船钓鱼为乐。
注释:
- 边州:指边疆地区,这里象征着战乱和辛劳。
- 銮坡:指朝廷或权力中心,此处暗指消息传递的源头。
- 台阁样:形容句子结构如同高楼大厦,具有独特的风格。
- 征西府:可能指西部边疆,诗人曾经征战的地方。
- 贵游:指上层社会的娱乐活动,表现诗人对浮华生活的向往。
- 钓鱼舟:象征隐逸生活,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李白)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风以清新雅致著称。他在政治上经历了波折,曾任职于多地,常常因直言不讳而遭受贬谪。因此,他的诗中常流露出对政治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之后,表达了对友谊、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战乱生活的反思。诗中借助对边疆和游乐生活的描写,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展现了李曾伯的深厚诗艺。开篇提问的方式引人入胜,迅速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新消息的传递上,暗示了生活中的变迁与时局的动荡。诗中通过对“句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语言艺术的自信与独特理解。
在第二联中,诗人通过“交盟犹为友朋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尽管身处动荡之中,依旧希望通过结交朋友来获得支持和慰藉。接下来的句子回忆起征战的艰辛,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最后两句则转折而出,把对浮华生活的思考引向对归隐的向往。通过“天风”的轻柔比喻,诗人渴望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静,钓鱼舟的意象则代表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远离政治的纷扰,回归自然的宁静。
整首诗主题鲜明,情感细腻,展现了李曾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传新语到边州:开篇设问,表现出对消息来源的好奇,暗示边疆的动荡。
- 来自銮坡最紧头:强调消息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指向政治中心。
- 句法自成台阁样: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文采与独特风格。
- 交盟犹为友朋谋:表达对友谊的重视,尽管环境险恶仍需结交朋友。
- 忆征西府劳清梦:回忆征战的辛酸,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望上东门想贵游:对上层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繁华的遐想。
- 何似天风轻借助:比喻自然的力量,渴望轻松自在的生活。
- 放教归老钓鱼舟:最终选择归隐,象征平和与安逸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风轻借助”用自然的风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设问:开篇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战乱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李曾伯在政治动荡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州:象征战乱与动荡。
- 銮坡:指权力中心,代表着政治的复杂。
- 钓鱼舟:象征隐逸、宁静的生活,表现诗人对归隐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边州”指的是: A. 内陆城市
B. 边疆地区
C. 海边 -
“钓鱼舟”象征了: A. 繁华生活
B. 隐逸生活
C. 战争生活 -
李曾伯的诗中常流露出对什么的向往? A. 权力
B. 财富
C. 平静生活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王维的诗都表现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曾伯的作品更多地反映出对社会动荡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关注自然的宁静与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李曾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