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金山》
时间: 2025-01-25 18:17: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小金山
作者: 谢邦信 〔明代〕
小金山寺山气幽,
山下长江带寺流。
锦石苍松常入梦,
野袍芒屩恰宜秋。
杜陵多难常忧世,
触武无能自白头。
回首昔游已陈迹,
牙樯飞旆晚悠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小金山寺的幽静气氛,长江在山下缓缓流过。梦中常常出现美丽的石头和苍翠的松树,穿着野袍和草鞋的我在这个秋天里正好合适。杜陵的多难让我常常忧虑世事,面对战斗却无能为力,白发早已爬上了我的头顶。回想过去的游历,留下的只是陈旧的痕迹,船上的帆在晚霞中轻轻飘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金山:地名,指代一处风景名胜。
- 山气幽:山中的气氛幽静,形容环境清幽。
- 锦石:美丽的石头,常用来形容风景的美好。
- 苍松:古老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杜陵:指代杜甫生活过的地方,常用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 牙樯飞旆:船上的帆在风中飘扬,形容船只的航行。
典故解析:
- 杜陵多难:杜甫在杜陵经历了许多磨难,这里借用杜甫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忧虑。
- 触武无能自白头:触指战争,表达了对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沧桑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邦信,明代诗人,活跃于明中期,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游小金山》创作于诗人游览小金山寺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遭遇和社会动荡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小金山》是一首充满自然韵味和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以“小金山寺”的幽静环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首联通过“山气幽”和“长江带寺流”,描绘出小金山寺的宁静与长江的流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思考。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以“锦石苍松”作为梦中的意象,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而“野袍芒屩恰宜秋”则透露出一种随性和自在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简单化的向往。
中间的两句转向现实,诗人提到“杜陵多难”,暗含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表现出他作为文人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最后两句回首往事,留下的只有“陈迹”,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的无尽思索,结合“牙樯飞旆晚悠悠”,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的留恋,又有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金山寺山气幽:描绘小金山寺的环境清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山下长江带寺流:长江流经寺庙,增添了景色的动感,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 锦石苍松常入梦:梦中常见美丽的石头和苍松,象征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
- 野袍芒屩恰宜秋:穿着简单的衣服与鞋子,适合秋天的氛围,表现出一种随性。
- 杜陵多难常忧世:提到杜甫的经历,表达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忧虑。
- 触武无能自白头:面对战斗的无能为力,暗示诗人的无奈和沧桑。
- 回首昔游已陈迹:回顾过去的游历,留下的只是过往的痕迹。
- 牙樯飞旆晚悠悠:船帆在晚霞中轻轻飘扬,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锦石苍松”,用美丽的石头和松树比喻自然的美好。
- 对仗:如“山气幽”和“带寺流”,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如“牙樯飞旆”,让无生命的物体具有人类的动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既有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也有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金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变迁,体现了时间的无情。
- 锦石苍松:代表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坚定,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杜陵:承载了历史的苦难与诗人的忧虑,形成对比和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小金山寺的环境如何? a) 嘈杂
b) 幽静
c) 热闹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a) 长江
b) 锦石苍松
c) 白头 -
诗中提到的“杜陵”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历史的苦难
c) 个人的闲适
答案:
- b) 幽静
- b) 锦石苍松
- b) 历史的苦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忧虑,但更多地集中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谢邦信的《游小金山》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闲适与自然的美好。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