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道西山好,灵岩深几重。
晨光紫气合,暮霭赤霞封。
落叶藏幽径,微风送晚钟。
欲知清净理,此地是南宗。
白话文翻译:
听说西山的景色好,灵岩深邃层层叠叠。
晨光中紫气弥漫,黄昏时分赤霞笼罩。
落叶掩映在幽静的山径上,微风轻拂送来晚钟的余音。
想要了解清净的道理,这里就是南宗的圣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闻道:听说,得知。
- 西山:指的是西边的高山,常常代表名山。
- 灵岩:灵性的山岩,这里形容山的神秘与高洁。
- 紫气:古代传说中,吉祥的气象,象征着祥瑞。
- 赤霞:晚霞,夕阳西下时的红色云彩。
- 幽径:幽静的小路,指山间小道。
- 晚钟:晚上的钟声,通常在寺庙中响起,具有宁静的意境。
- 清净理:清净的道理,指佛教中的清净心境。
- 南宗:指南宗禅,即禅宗的一支,强调内心的清净与明悟。
典故解析:
“南宗”特指中国禅宗中的南宗与北宗的分派,南宗以慧能为代表,强调直观自心,追求内心的清净与明悟。诗中提到的西山灵岩,可能指的是普陀山等著名的佛教圣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式琜,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作品多以山水、佛教为主题,体现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上对佛教的推崇与日俱增,许多文人纷纷游历名山,寄情于山水之中,借以表达对人生和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普陀岩》描绘了西山灵岩的清幽景致,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哲思。全诗以“闻道”开篇,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西山美景及其背后深厚文化和哲理的赞美。首句通过“灵岩深几重”来强调西山的神秘和层次感,吸引读者的注意。
接下来的晨光和暮霞描绘了四季变幻中的美丽景象,紫气和赤霞分别代表了吉祥与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落叶藏幽径,微风送晚钟”则将诗人置身于这幅画卷之中,感受自然的气息和岁月的流转。结尾“欲知清净理,此地是南宗”则是诗人对西山灵岩的总结,暗示这里是探求内心清净之道的理想之地,进一步提升了整首诗的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道西山好:听说西山的风景很美。
- 灵岩深几重:西山的灵岩层叠而深邃。
- 晨光紫气合:清晨的阳光与紫气相交汇。
- 暮霭赤霞封:黄昏时分,赤霞将山色封住。
- 落叶藏幽径:落叶掩映着幽静的小路。
- 微风送晚钟:微风轻轻送来寺院的晚钟声。
- 欲知清净理:想要了解清净的道理。
- 此地是南宗:这里就是南宗禅的圣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晨光紫气合,暮霭赤霞封”,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了自然景色(晨光、落叶、晚钟)来传递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西山灵岩的赞美,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清净道理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岩:象征着灵性、深邃的内心世界。
- 晨光、落叶、晚钟: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岩”主要指什么?
- A. 高山
- B. 神秘的岩石
- C. 灵性的山
- D. 大海
-
“欲知清净理,此地是南宗”中的“南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诗歌风格
- B. 一种哲学思想
- C. 禅宗的一支
- D. 一处名胜
答案: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由奔放的个性,而陈式琜的《普陀岩》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