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幕(客中独坐。)》
时间: 2025-01-27 03:3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晴初,斜照里。
远水连天,天外帆千里。
百尺高楼谁独倚。
滴落梧桐,一片相思泪。
马又嘶,风又起。
断续寒砧,又送黄昏至。
明月照人人不睡。
愁雁声声,更切愁人耳。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晴天刚刚开始,阳光斜照在身上。
远处的水天一色,天边的帆船在千里之外。
百尺高楼上,谁在独自倚靠着?
梧桐树上,滴落的雨水如同一片片相思的泪水。
马儿在嘶鸣,风又开始吹起。
断断续续的寒砧声,送来了黄昏的到来。
明月照耀下,人人都无法入睡。
愁苦的雁声声声入耳,更加触动愁人的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晚晴初:指的是傍晚晴朗的天气刚开始。
- 斜照:指阳光斜斜地照射。
- 百尺高楼:形容高楼大厦。
- 滴落:指雨水或露水滴落。
- 相思泪:形容思念之情的泪水。
- 马又嘶:马在叫,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断续寒砧:指寒冷的砧板敲击声,象征着寂寞与孤独。
- 明月照人人不睡: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使得人们无法入睡。
- 愁雁声声:愁苦的雁叫声。
典故解析:
“相思泪”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尤其在离别时常被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元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作品多表现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客居他乡之际,诗人思乡情切,借晚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之感。
诗歌鉴赏:
《苏幕幕(客中独坐)》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的“晚晴初,斜照里”,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傍晚的宁静与美好,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下,潜藏着诗人深深的愁苦。远水与天际的帆船,象征着无限的思念与渴望,恰如那“百尺高楼”的孤独倚靠。这里的“谁独倚”不仅是在问他人,更是在自问,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油然而生。
紧接着,滴落的梧桐雨水化作相思泪,情感愈发浓烈。马的嘶鸣与起风的声音,交织出一种断续的孤寂感,仿佛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黄昏的降临以及明月的照耀,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愁苦,诗人无处可去的心情被月光照耀得一清二楚。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晴初,斜照里:描绘傍晚时分,阳光斜照的美丽景色。
- 远水连天,天外帆千里:远处水天相接,帆船在天边远航,象征着渴望与希望。
- 百尺高楼谁独倚:高楼之上,诗人独自倚靠,表达孤独之感。
- 滴落梧桐,一片相思泪:滴落的雨水象征着思念的泪水,情感愈加深厚。
- 马又嘶,风又起:马的嘶鸣与起风声,暗示孤独与不安。
- 断续寒砧,又送黄昏至:寒砧声响不断,黄昏悄然降临,带来寂寞之感。
- 明月照人人不睡:明亮的月光笼罩,令人无法入睡,愁思加重。
- 愁雁声声,更切愁人耳:孤雁的叫声更加触动愁苦的心灵,形成情感的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相思泪”用雨水比作思念之泪,形象生动。
- 拟人:马的嘶鸣与风声,赋予自然以情感,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添了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乡与对生命的感悟,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晴:象征宁静与美好。
- 高楼:象征人世间的孤独。
- 梧桐:常与思念相联,寓意悲伤与离别。
- 明月:象征思念与心灵的寄托。
- 雁:象征孤独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晚晴初,斜照里”中的“斜照”指什么?
A. 直射的阳光
B. 斜斜的阳光
C. 暗淡的光线
D. 月光 -
诗中“马又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不安
C. 安静
D. 热情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友谊
B. 爱情
C. 孤独与思乡
D. 旅行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比较,两者都表现思乡之情,但柴元彪的作品更侧重于表现孤独感与生活的苦闷,而李白则在月光下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精华》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