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中书怀呈滕仁伯秘监》
时间: 2025-01-11 12:42: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都中书怀呈滕仁伯秘监
作者:戴复古 〔宋代〕
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
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
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
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
一饥驱我来,骑驴吟灞桥。
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
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
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
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
白话文翻译
北风早晚都带着寒意,园林中的景色愈加萧条。
如果不是像松柏那样挺拔,哪有树叶不随风飘摇呢?
身穿儒衣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生活在窘迫的巷子里,只有箪瓢为伴。
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没有才能在朝廷中任职。
一阵饥饿驱使我来到这里,骑着驴子吟咏在灞桥边。
我名声在外,曾通达丞相府,然而数月来未见邀请。
想要登上五侯之门,并非光靠白皙的牙齿和细腰。
向长安街索要米粒,口中满是诗歌的骚动。
当今人们试图静下心来,听那霜枝上啼叫的寒蝉。
如果能让人听得开心,何必奢求如箫韶般的动听呢?
注释
- 松柏:指松树和柏树,象征坚韧不拔。
- 儒衣:指儒生的衣服,象征读书人。
- 陋巷:指狭窄、简陋的巷子,表示贫困。
- 箪瓢:用来盛饭食的器具,象征简朴的生活。
- 五侯门:指高官贵族的门第,象征仕途的荣耀。
- 箫韶:古代一种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孟,号无闷,晚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身世之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困境时,表达了对仕途不得志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
《都中书怀呈滕仁伯秘监》是一首充满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渴望的诗作。诗中,北风的寒冷和园林的萧条不仅描绘了外在环境的凄凉,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望。通过“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的比喻,诗人表明了在逆境中,只有像松柏那样挺立的品格才能抵挡风雨,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接下来,“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一句,诗人用“儒衣”来代表自己的身份,经历的艰辛则反映了士人的无奈与困境。在“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中,诗人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与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的苦涩。
后半部分描绘了诗人求仕的艰辛与不易,“骑驴吟灞桥”透露出一种不屈的态度,而“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则鲜明地揭示了现实的残酷,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的清醒认识。最后以“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结束,展现出一种对音乐之美的向往与对现状的无奈,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展现了寒冷的天气和忧伤的景象,暗示诗人的心境。
- 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借松柏的坚韧,强调在逆境中应有的态度。
- 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展示了作为读书人生活的窘迫与艰难。
- 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强调了自身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 一饥驱我来,骑驴吟灞桥:描绘了诗人流浪的状态,吟咏以抒发情感。
- 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展现了诗人求仕的失落与不被重视。
-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讽刺当时社会对外貌的关注,揭示仕途的艰难。
- 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文学的热爱。
- 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描绘了周围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寂氛围。
- 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表达了对音乐和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的处境,如“松柏”和“飘摇的叶子”。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感情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坚持自我的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寒冷与孤独。
- 松柏:象征坚韧与不屈。
- 儒衣:象征读书人的身份与理想。
- 陋巷:象征窘迫与贫困。
- 灞桥:象征归属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什么?
- A. 坚韧与不屈
- B. 富裕与荣华
- C. 美丽与芬芳
-
诗人骑驴吟咏是在表达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
- C. 自豪
-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讽刺?
- A. 对才华的重视
- B. 对外貌的过度关注
- C. 对音乐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使用了月亮这一意象,情感更加直接。
- 《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沉重。
参考资料
- 诗词赏析类书籍
- 历代诗词选本
-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